外设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外设堂 首页 玩家评测 查看内容

徕声 RT-3“一圈两铁”耳机评测

2019-5-17 06:38| 发布者: 大胖鸟| 查看: 1740| 评论: 15|原作者: S-ing|来自: www.weistang.com

摘要: 〓文前言〓▼很久没写过音频产品了,最近似乎写外设产品有点多,夏天到了,我来换个口味。这次带来的产品是一款国货入耳式CNC铝合金三单元HIFI耳机——AUGLAMOUR徕声 RT-3。 〓相关参数〓1.单元: 镀钛PU振膜单元+K ...

〓文前言〓

▼很久没写过音频产品了,最近似乎写外设产品有点多,夏天到了,我来换个口味。这次带来的产品是一款国货入耳式CNC铝合金三单元HIFI耳机——AUGLAMOUR徕声 RT-3。


〓相关参数〓

1.单元: 镀钛PU振膜单元+KNOWLES楼式HD动铁单元X2(单元为KNOWLES TWFK-30017)。2pin插针。

2.频响:15-40000Hz。

3.灵敏度:(15Hz)115db/mW。(1KHz)105db/mW.

4.阻抗:19Ω。

5.接驳:3.5mm三段式音频插头。

6.重量:单耳机主体为5.5g(不含入耳塞),线缆15g(含插头及束线部分配件)。

7.线缆:四芯无氧铜+镀银混编线材。线缆总长度120cm。

〓开箱〓

▼AUGLAMOUR徕声 RT-3发烧级HIFI楼氏“一圈两铁”入耳式耳机外包装。表面采用吸塑膜进行保护,并留有“气孔”进行产品“通风”。

001.jpg

▼包装盒背面。采用统装形式,所以需要人工二次粘贴不干胶指示标注型号。

002.jpg

▼撕掉封膜。整体包装采用封套设计。包装盒整体没有使用过多的印刷工艺,只是采用UV工艺做了局部装饰印刷。

003.jpg

▼内盒采用磁吸硬盒,配合珍珠棉进行包裹。

004.jpg

▼徕声 RT-3入耳式耳机。据传说,这种入耳式(瓶塞式)的耳机是因为考虑到当时时下最流行爆炸头的人,才设计的。自行脑补下吧!

005.jpg

▼先看下部分,一个黑色卡纸封套,内部为防水盒配件。

006.jpg

▼防水盒有点意思哈,整体用料很厚实,给人一种怎么都摔不坏的感觉。

007.jpg

▼打开防水盒。内部有说明书一份!

008.jpg

▼拿掉说明书则是真身!三种“模式”的入耳橡胶套:人声套(红色)、低频套(白色)、均衡套(黑色)。每种再分S、M、L三种规格,方便用户进行完美适配。

009.jpg

▼三种“模式”橡胶套。

010.jpg

▼这样俯拍,其实可以看出,在孔距大小上的略微差距。

011.jpg

▼反套过来。仔细观察,三种套柱的材质略有区别。

012.jpg

▼配件看完,该谈谈本尊。

013.jpg

▼整体外壳腔体采用CNC铝合金工艺做加工。这并不算什么。金属类的耳机腔体太多了。但是仔细观察外壳涂装。对!没有错,厂商宣传没有一个重复的图案,完全人工绘制!

恩!夏季是一个亮骚的世界!要展现与众不同的一面!

014.jpg

▼四芯无氧铜+镀银混编线材。线材整体偏软,比传统橡胶线要粗,容易缠绕打结。但是这是夏季!我们要明骚!这种线材可以说,真心发烧级!

015.jpg

▼全铝合金束线配件。激光雕饰品牌LOGO。

016.jpg

▼插头柱细节。

017.jpg

▼插头部分细节。我一直觉得3.5插头是4段式的并非听歌耳机。因为“多出”的那一段,我们都知道是给线控用的。

018.jpg

▼单元细节。

019.jpg

▼由于没有使用mccx接头结构,而是采用比较少的2pin式插针,进行线缆与单元主体的接驳。

020.jpg

▼耳机外壳细节。注意缝隙,壳体结构应该采用胶粘工艺,至少我没能打开。

021.jpg

▼这个外壳的“凹洞”我还是没想明白存在的意义。除非是连接柱结构。

022.jpg

▼金色的金属防尘网罩。

023.jpg

▼耳后式耳塞最大的好处就是无拘无束!

024.jpg

▼2pin式插针,镀金的,但是我总担心插拔次数多了,金色会掉。

025.jpg

▼整体来说,产品用料还是可圈可点的,采用双KNOWLES TWFK-30017双动铁单元,此单元在很多知名品牌均为采用方案。加上时下比较热的镀钛PU振膜动圈。1+2的结构还是很不错的。

026.jpg

〓使用感受〓

▼     不敢谈所谓的听感,因为大牛太多了!我总担心用文字yy出的所谓听感,会被网友说是放X。十年前左右开始上所谓的“xx大家坛”,上面各种的辞藻描述耳机声音,哎,一言难尽。

简单讲下这3周我日常使用感受吧。我没什么耳放、名贵前端,因为那种发烧我可能还赶不上,第一次听mp3是韩国的艾利和(我哥的),上了高中拥有了自己第一台128M的月光宝盒(爱国者)。后来接二连三买过三星、sony、apple、爱欧迪的MP3产品。对!没有错!都是mp3产品,哪怕是当年mp4满天飞的年代,我依然有属于我自己的mp3。而且我很不喜欢用手机听歌。

         有点跑题,言归正传。这次使用的mp3机器是n年前的爱欧迪i9+,此机器已经被我换过一次锂电了,年代已经很久远了。当时选择他,原因很简单,轻薄。相较于现在的国砖和韩国“巨硬”的产品,真的,你们出门听歌不感觉负重高么?

         在此写使用感受前,我仍要强调一点,现在市售的很多耳机产品,其实都是made in china的。很多知名进口品牌的部分型号产品,也都是采用我朝某些厂的某些现成方案的贴牌授权产品。所以请各位认真正视自己手中所谓的“洋品牌”耳机。耳机品牌没有所谓的BUFF!至少按照我现有认知,我认为没有。

         首先谈佩戴——由于AUGLAMOUR徕声 RT-3入耳式耳机外壳采用CNC铝合金材质,但是整体触摸感受还是比较“圆润”,没有出现割手的情况。所以不必担心入耳出现的“损伤感”。另外也有问题,就是天气凉的时候,初佩戴时还是比较感受深刻的,你懂的!毕竟是金属的材质外壳。

         外观——华丽!起码对待这个喷洒图案,我个人很是喜欢。颜色也是亮骚满满。当然,如像厂商宣传那样,没有一个完全一样的产品图案。我敢说,这种概念不比定制产品逼格差多少。都是量产商品,何必谈“私人定制”!有些所谓的耳模具类定制产品,真的,营销宣传大于实际!

         听感——我不建议所谓的“煲耳机”,至少我不认为一个量产耳机需要什么所谓的“煲”。调试了半天EQ和其他BBE音效,没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点”。我们选择耳机,更多数是为了找自己适合和喜爱的“音染”,谈耳机素质之流的,我感觉有点牵强了。所以我还是尝试调了一下。效果给我感受还是不错的,听流行乐完全OK!什么“中音甜,高音准,低音沉”的辞藻,拜托耳机界大佬们,你我都很清楚,现在的耳机都是成熟方案和设计。相对于制造成本来说,都是廉价的可怜。所以不必去用文字描述。

         对于送给女孩子,6g(含耳套)重量其实还是略微重一些的。但是对于喜欢张扬个性的男孩子来说,AUGLAMOUR徕声 RT-3耳机还是很惹眼的。产品无贵贱,真心见英雄!选择合适自己的才是唯一王道!

027.jpg

回顾我这9年写文历程,产品评测已经写了产品100篇(大部分是拆解文),从DIY散热到外设。四五年前我也曾对朋友说过,我不知道我能写多久,希望可以到30岁,甚至更久。毕竟这只能算我的一个爱好。我更有以此作为生活收入的来源,仅仅是年少时对数码的那份热爱之情。所以我尽全力,详细介绍产品的真如实内容。多以产品拆解,多图展示给网友。三十而立!如今百篇达成,算我第一个台阶吧!以此留念!在此也感谢各位朋友的帮助和支持!谢谢!

[attach]161270[/attach]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半自働 2019-5-17 17:24
好专业的耳机
引用 AKM 2019-5-17 17:59
好贵的耳机
引用 CraZy_ZyQ 2019-5-17 18:08
线材很好。
引用 W.L.Troy 2019-5-17 19:16
耳机套都这么讲究。
引用 箴言。 2019-5-17 19:22
有点定制的味道,耳机还挺好看的
引用 专家评鉴 2019-5-21 05:28
圈铁的耳机没玩过
引用 woohyukwzf 2019-5-22 10:34
只看出漂亮和用料的讲究
引用 snake 2019-5-22 10:50
还要烧线材 麻烦
引用 biù 2019-5-23 10:01
双单元动铁还是差点意思
引用 zhouyi000410 2019-5-23 21:16
好骚的外观。。。真好看
引用 S-ing 2019-5-26 10:09

还行。
引用 S-ing 2019-5-26 10:09

耳机有不贵的吗?
引用 S-ing 2019-5-26 10:10
woohyukwzf 发表于 2019-5-22 10:34
只看出漂亮和用料的讲究

听感还的自己试啊
引用 woohyukwzf 2019-5-27 09:21
S-ing 发表于 2019-5-26 10:10
听感还的自己试啊

木耳表示谈不了听感
引用 slashkaka11 2019-6-1 22:35
木耳表示谈不了听感

查看全部评论(15)

手机版|外设堂 ( 辽ICP备13014379号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549号

GMT+8, 2024-11-25 00:20 , Processed in 0.11978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