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年鼠标的流行元素是“轻”。鼠标轻有什么优点呢?举个例子,轻的鼠标好比鸡蛋,重的鼠标犹如哑铃,假设使用者身体短时间内没有突飞猛进的肌肉变化,那么每天能使用的“力”是有限并且近乎相等的,因此,如果重如哑铃的鼠标你能举起1个小时的话,那么让你举起鸡蛋,相信举5-6小时后仍然有余力。这里虽然夸张不少,仅为更明显的说明这两者的区别罢了。因此轻的鼠标可以降低使用者的疲劳程度,同时相当于也增加使用鼠标的时间。如果仅仅是一般2-3小时使用,鼠标的重量或许并不会太在意,但是对于职业办公8小时或电竞选手来说,高强度大幅度的使用鼠标,那重量就尤为重要了!因此,今年的鼠标多了一些设计理念:1,鼠标打孔;2,降低使用材料的厚度;目的都是降低鼠标重量。那么雷蛇这款重量及其之轻的Razer Viper毒蝰表现到底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介绍鼠标之前,首先说明一下笔者的情况,笔者手长是18CM。在以下的测评中会涉及到手感之类的主观玄学问题,此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鼠标包装与开箱 ▲包装盒正面:采用雷蛇主色黑配绿,左上角5G标识,右上角雷蛇LOGO。下方为产品型号以及主打卖点。 ▲开箱,吸塑+硬纸皮包装内盒,对运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全家福:鼠标主体X1;USB硅胶保护套X1(USB口);理线带X1(鼠标线);贴纸说明书X1。 ▲鼠标重量:鼠标不含线材时重量69.5克(人工测量,误差难免,仅供参考),按中大型鼠标的体积来说,这个重量有点难以置信,可以说极度的轻,轻到与鼠标尺寸不成正比,甚至于比一些中小型竞技级鼠标还要轻。目前市面上常见接近这个尺寸的鼠标重量多在86-116克之间,而毒蝰的69克就非常难得了。左下角为鼠标包含线材的重量101.5克。
二.鼠标外观 ▲鼠标左倾斜。 ▲鼠标横向。鼠标尺寸:长126.73MM x 宽66.2MM x 37.81MM,左右绝对对称(含右侧键)。比较少见的是,毒蝰采用了按键分体式设计。鼠标颜色为黑色,整体视觉扁平偏长,8个可编程按键。表面磨砂质感,颗粒感比较强。左右按键与后盖形成几字设计,以突出分体式的视觉效果,增强立体感。但缝隙较大难以避免灰尘。 使用感受:鼠标在笔者18CM的手握着的时候,感觉非常饱满,没有感觉到鼠标有顶手心的情况,对手掌的支撑性良好。鼠标分体式按键的手感优异于一体式按键,但对模具的精度要求更高,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所以现在分体式按键与一体式按键在部分品牌旗下鼠标中已经形成价格分水岭。 ▲鼠标前部:左右按键高度相等,按键前沿高光设计,与两侧和底部前端相呼应,突出鼠标视觉上的层次感。滚轮前后外框同样为高光设计,前部整体线条显得比较硬朗,符合雷蛇产品的“美系”设计标准。左右按键采用7000万次点击寿命红外光学微动开关,理论上灵敏度更高,响应更加迅速。 使用感受:左右按键设计有手指凹槽,提高舒适度。红外光学微动使用手感上与常规微动有所差异,点击手感偏软一些。左右键确认感良好,但右键有轻微的空键程。声音与常规微动差别不大,较为清脆,整体使用下来不会有丝毫的不适感。 ▲鼠标左侧1。 ▲鼠标左侧2。 ▲按键细节。鼠标左侧:左侧裙外层采用大面积橡胶材质,视觉上有点像蛇鳞,颗粒感明显。2颗侧键,按键接触面积较小,同时突出侧裙较低,近乎持平侧裙,可有效防止误触。 使用感受:侧裙橡胶触摸起来手感偏硬一些,防滑效果明显。标准收腰,提高舒适度以及利于手指发力。抬鼠时,没有脱手以及过滑的问题。侧键设计在拇指上方的中上部,完全在拇指可自由操作范围之内,位置刚好。侧键突出侧裙不多,因此手感上没有明显外凸磕手的感觉。没有空键程,键程较长,声音偏沉一些。 ▲鼠标右侧1。 ▲鼠标右侧2。与左侧无异,同样带有2颗侧键。 使用感受:当右手使用鼠标时,因为右侧键较小且近乎持平侧裙,且侧键不在无名指的发力点上,所以不会误触右侧键。但前后按键间距较小,通过触感区分辨别不明显。对于左手使用者来说,拇指控制右侧键更加便捷。左右两边侧键设计以及手感而言,偏向于拇指操作,忽略无名指操作的防误触设计。 ▲鼠标滚轮采用橡胶外层,一排6枚四棱锥的小金字塔型,颗粒感明显,防滑效果优秀。滚轮设计低于左右按键,相对内陷。因把DPI按键设计在底部,滚轮后部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利于手指对滚轮快速操作的同时不必担忧误触DPI。 使用感受:点击需要使用较大的力度,声音较大。滚动时刻度感较强,阻尼感较强,噪音非常小,比较安静。 ▲半隐式LOGO设计。在不打开LED时,很难看清,非常低调。 ▲鼠标尾部。下宽上窄的正梯形设计,两侧对手掌大小鱼际提供支撑。 ▲外壳磨砂细节,颗粒感非常明显。 ▲鼠标背部曲线。上图为左侧,下图为右侧。 上图标注的十字线为鼠标长度的中间位置(手工画线,误差难免,仅供参考),可看出背部最高点位于鼠标中央位置,并未靠后,所以不会顶手心。鼠标高度较低,背部倾斜坡度较缓,所以给手掌提供良好支撑,同时也提高了握鼠的舒适度。 ▲鼠标底部。采用了3枚脚贴,提高在鼠标垫上的顺滑度同时更耐磨。中间铭牌标注有条形码,产地等信息。 ▲DPI调节键。设置在鼠标底部靠近尾部脚贴的位置,同时搭配有DPI指示灯。可通过灯光颜色区分DPI的挡数:1挡红色,2挡绿色,3挡深蓝,4挡浅蓝,5挡黄色。 ▲毒蝰采用Razer Speedflex超柔线缆,线长2.1米,编织外层,手感非常柔软,这种柔软度远超胶皮外层以及多数鼠标的尼龙编织外层。作为鼠标的卖点之一,的确名副其实。现在多数鼠标均取消了用抗干扰磁环,雷蛇亦是。USB指握处带有RAZER的标识。USB口未采用了镀金涂层。 使用感受:鼠标线材在使用时,不论是轻幅度移动或大幅度甩鼠标,都没有丝毫被拖拽感,这个值得点赞一下。
三.鼠标驱动 ▲自定义界面可对按键功能进行分配。 ▲性能界面。可对鼠标的DPI进行设置,DPI范围值为100-16000DPI,50DPI步进。最多支持5挡DPI设置。 下方轮询率设置,支持125HZ/500HZ/1000HZ,对应的响应速度分别为8/2/1MS,当为1000HZ/1MS时更适合于电竞,普通电脑或是平时使用125HZ/8MS即可。 ▲灯光界面。此界面仅可以简单的对灯光的亮度、时长以及模式等进行调节。如需更高级的设置,使用“幻彩可视化工具”更加方便。其中,亮度可调节100挡,灯厂确实不愧其名。 ▲幻彩可视化工具。可对鼠标进行更多灯光状态的设置。 ▲鼠标垫表面校准,相当于调节鼠标引擎的工作状态(LOD静默高度),这点比较人性化,对于个人使用习惯更加友善。可使用默认状态,或选择雷蛇旗下的鼠标垫,或针对其他鼠标垫进行表面校准(仅支持一个自定义校准),提高鼠标的追踪精准性,个人角度认为这个功能比较强大。第五部分将对此功能进行测试。
四.鼠标灯光 ▲鼠标灯效1。 ▲鼠标灯效2。 ▲灯效合图。为了极限降低鼠标的重量,Viper毒蝰省略了滚轮灯,仅保留LOGO和DPI灯。LOGO处采用了1680万色的RGB灯,颜色之间过渡自然,灯光柔和。因鼠标仅配备了1枚RGB LED,因此,显示的效果就比较单一。
五.直线修正与静默高度测试 ▲由图可看出鼠标带有极度轻微的直线修正。 ▲针对PAW3390引擎,对鼠标LOD静默高度测试。鼠标报告率为125HZ,使用软件Mouse Test辅助,全新扑克。右侧千分尺为3张扑克的厚度,0.88MM,平均每张扑克0.3MM左右。方法为前后脚贴下垫同样高度的扑克牌。毒蝰默认设置下(无驱动表面校准时)测试结果: 赛睿QCK HEAVY布面鼠标垫:2张扑克正常移动。3张移动受限(70以下),4张无法移动分毫(为0)。 罗技赠送布面鼠标垫(为普通鼠标垫,粗面操控版):2张扑克正常移动。3张移动受限(70以下),4张无法移动分毫(为0)。 SNOW MAT玻璃鼠标垫:2张扑克正常移动,3张不动或偶有移动一次(10以下),4张无法移动分毫(为0)。 镭拓树脂鼠标垫:2张扑克正常移动。3张移动受限(70以下),4张无法移动分毫(为0)。 由此个人得出大概结论,该鼠标引擎在以上各类鼠标垫中,鼠标高度超过1.2MM则无法响应(0.3X4张=1.2MM,人工测量,难免误差,仅供参考),静默高度属于游戏竞技级别,低LOW,对于这样测试结果笔者表示非常满意。
针对驱动的鼠标垫表面校准,采用赛睿QCK HEAVY布面鼠标垫测试,通过校准后: 驱动最低1挡时:1张扑克正常移动。2张移动受限(偶尔正常偶尔卡顿),3张无法移动分毫(为0)。 驱动最高10挡时,6张扑克正常移动。7张移动受限(80以下),8张无法移动分毫(为0)。 通过测试可看出鼠标最低1挡至最高10挡的LOD高度差距为:0.3X5张=1.5MM(正常移动6-1=5张,无法移动8-3=5张,人工测量,难免误差,仅供参考)。结论:通过雷云3驱动的鼠标垫表面校准,是可以降低或抬高鼠标的LOD,对于低LOD以及高LOD的个别需求使用者而言,更加人性化。笔者作为习惯抬鼠的低LOD使用者,对于这个表面校准表示非常满意!
六.鼠标拆解 ▲分离鼠标上下盖:取下脚贴,卸下3颗螺丝,解决卡扣,鼠标即可分开上下盖。 ▲分离上盖与PCB板:卸下4枚螺丝,即可取下左右侧键小PCB板。此处的设计很巧妙,4枚螺丝通过微动孔把PCB板固定在上盖,使微动受力大部分在上盖,而不是PCB板。 ▲上盖内壳打孔:上盖材料为ABS。上盖内壳减重工艺①打孔。上盖内壳,带有很多不规则的圆角矩形,圆角梯形打孔,均为降低鼠标的重量。同时也可看出,为不降低内壳的强度,并未做过度密集的打孔。 ▲上盖内壳尾部:上盖内壳减重工艺②降低厚度。上盖内壳四周边框做薄,包括中间加强筋和卡扣边框也明显的降低了厚度。 ▲上盖侧裙:分内外2层,内层为极薄的ABS,外层为橡胶材质。或许看到这里你会担忧侧裙过薄的受力情况,其实不必太担忧,因为侧裙的受力与下盖边框相配合受力。 ▲左右按键柱特写:贴片式按键柱抗磨损度更高。 ▲侧键PCB板:PCB板减重工艺①减少面积。PCB板形状为H型对称设计,在达到功能的同时减去不必要的面积,形状上同时平衡鼠标的左右重量。 ▲左右侧键微动:红点CF长风微动。PCB板减重工艺②轻薄材料。采用极薄的PCB板,降低同等面积材料的重量。 ▲鼠标下盖与PCB板:PCB板减重工艺③压缩元件占地面积,优化元件位置。所有元件密密麻麻的集中在一起,降低对PCB板面积的浪费,减少了不必要的“空置”位置。 ▲打开滚轮活动卡扣。并拆下3枚螺丝。 ▲分离下盖与PCB板:鼠标连接线,滚轮,透镜,主PCB板,下盖。 ▲鼠标下盖:下盖材料为ABS。纵横交错的加强筋,通过结构式增加下盖的稳定性,防止变形。同时也可以看到不少的蜂窝巢小坑,此处为再次“打薄”。以蜂窝巢稳定结构配合降低重量,不打穿孔而提高下盖防尘的能力。 ▲下盖厚度:下盖尾部厚度为1.087MM+-0.002MM(右上角为刻度,非测量“蜂窝巢”处厚度。手工测量,误差难免,仅供参考)。下盖减重工艺①降低厚度。下盖减重工艺②薄上加薄--例如上图“蜂窝巢”。 ▲滚轮构造:跟雷蛇LOGO近似的轮毂式滚轮。滚轮减重工艺①大面积镂空。 ▲鼠标引擎:原相旗舰级别PAW3390光学传感器,原生16000 DPI,加速度50G,速度450IPS。 主控芯片:恩智浦LPC51U68。 ▲左右微动与滚轮中键微动:滚轮中键采用方形二脚微动。 ▲右键微动的背面结构。 ▲右键光学微动:解除右键微动卡扣,即可取下微动开关。可看到微动开关上的透光“孔”以及PCB板上的2枚光学元件。雷蛇定制的左右键“微动”开关,功能跟闸门类似,起到阻挡光源的作用,跟传统微动触发方式不同,传统微动是内部具有金属片起到导电的作用。 ▲PCB板背面:光学透镜,DPI指示灯,DPI贴片微动。 ▲所有拆出的“零件”。
通过拆解,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巧妙的思路,很多设计都可圈可点。①通过微动孔位固定PCB板于上盖,且微动受力于上盖,而非PCB板。②上盖内壳打孔,降低鼠标重量,而不必担忧灰尘与水。③对称的PCB板,为了使鼠标左右重心趋于平衡。④薄上加薄的下盖蜂窝巢减重方案等。
七.趴握抓握使用感受 ▲趴握使用感受:鼠标尺寸属于中大型鼠标,但是实际手感上,跟中型或中小型没多大差异,原因在于鼠标的高度极低,而且高点在中部。因此在趴握时,笔者的手指超过了左右键微动点位正上方,并且食指都已经与左右键的前沿持平。因此对鼠标能很好的掌控,自由操作,没有丝毫的不合手。拇指准确握在鼠标的侧裙腰间,无名指可靠在鼠标侧裙上。拇指对前后侧键同样能达到自由操控。 ▲抓握使用感受:食指与无名指放置在微动点正上方,有利于对左右键快速点击。抬鼠时,侧裙橡胶外层防滑效果不错,拇指与无名指小指配合发力,鼠标即可轻松抬起。当然这与鼠标极轻的重量也有很大的关系。
整体而言:经过Team Razer电竞选手参与设计和测试的毒蝰手感优异。原相PAW3390旗舰级别光学引擎,完全可以满足办公以及竞技的需求。分体式按键,绝对对称设计(含右侧键),对于右手使用以及左手使用,都能获得同样的手感。采用了内壳打孔+降低厚度+缩小PCB板面积等,多重方式进行科学有效的减重,使得鼠标重量仅为69克。极轻的重量不论对正常操控以及抬鼠,都可以一定程度缓解手臂的疲劳。 雷蛇的分体按键设计起步相对较晚,这款极限之轻的毒蝰Viper是否会掀起巨大的浪花呢?笔者觉得应该可以。
八.总结 优点: ①PAW3390满足竞技需求。 ②超柔线材拖拽感低。 ③重量极轻缓解疲劳。 ④驱动鼠标垫表面校准,更人性化。 ⑤绝对对称,对左手及右手用户更加友善。
不足: ①左右侧键间距较小,无名指难以通过触感区分辨别。 ②滚轮点击声音较大。
|
AKM 发表于 2019-9-23 18:48
鼠标真的好轻。
沙漠的fei鱼 发表于 2019-9-23 20:01
信仰灯,雷蛇标配
zhouyi000410 发表于 2019-9-23 21:48
挺像赛睿310的
心静则安 发表于 2019-9-26 09:16
雷蛇的东西真提不起兴趣
大树在生长 发表于 2019-9-26 09:55
作者左利手?
哆哆熊先生 发表于 2019-9-26 11:06
评测太详细了,都说毒蝰这鼠标是雷蛇目前做工最好的
vansonk 发表于 2019-9-26 11:12
对我来说,满足使用需求就好,至于牌子,不那么重要
vansonk 发表于 2019-9-26 11:13
具体不好说,因为这是我的第一只雷蛇。但是很多地方确实可圈可点
、独眼龙 发表于 2019-9-26 11:36
首页进来的,这拆的够详细了,等白色
哆哆熊先生 发表于 2019-9-26 11:58
这评测收藏了 双11看看价格,这两年雷蛇鼠标价格还是挺良心的相对,价格策略变了,这个主要看中的是轻便 ...
手机版|外设堂 ( 辽ICP备13014379号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549号
GMT+8, 2024-11-22 10:48 , Processed in 0.11421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