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设不就是键盘鼠标吗?没错,但有个品牌改变了这一固有印象,那就是雷蛇。 记得之前看过雷蛇CEO的某次采访,说道雷蛇并不愿意将自己所外设标签化,而更愿意玩家将雷蛇看成一个生活潮牌。不管怎么称呼,特别是雷蛇鼠标放在外设竞争满满的今天,依旧是一个顶尖高手的存在。 我用过单是雷蛇鼠标用过不下5个,早起影响深刻的还是初代炼狱蝰蛇和曼巴眼镜蛇4G版。 没有想到在2021年的今天,出个N个版本的炼狱蝰蛇还能玩出新花样,如此"长寿"只能用老当益壮来形容TA了。如此经典的高寿,可以与当年微软IE3.0一比高下了。 如果记得没错的话,这是第二款极速版(HYPERSPEED)的鼠标。使用蝰蛇经典造型,重塑入门定位,这是要和小巴蛇在入门双模游戏鼠标的首选名单里面抢头名了。 等到入手实机以后,才发现姜还是老的辣,即便有那么多型号的雷蛇还能将产品细分化,是在说厉害。这款炼狱蝰蛇极速版还真得有点东西,看到定价,我相信这款还是可以捕获不少中大手型玩家的心头好。 所有中大手型玩家都无法绕过IE3.0或者炼狱蝰蛇,所以经典模具我就不过多介绍了。感觉这次极速版的出新有点"措手不及",甚至没有一点消息就推出了。目前来看短期应该不会出左手版,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补齐。 来说说第一个亮点,相比外形,重量成为第一个亮点,空手掂量感觉不带电池比小巴蛇还要轻。结果一测果真如此,蝰蛇裸重77克(带原装5号电池100克、7号89克),小巴蛇裸重83克。那么担心大手型必有大重量的用户可以放心了,除非极端用户必须终极版,那这款绝对是可以Hold得住。 第二个亮点,重新使用初代曼巴7键设计布局,后续型号基本没有左键前置双键,而是滚轮后侧。左键前置双键显得专业感十足,这种回归,既照顾了老玩家,也可以给刚刚入坑的玩家一些新鲜感, 重新使用初代曼巴7键设计布局的同时,还同步了雷云3编程自定义设置支持,板载雷云3配置文件可快速切换到不同设备,很适合无线鼠标的应用。作为无线蝰蛇的基础款,如此配置显得雷蛇对于可一点也没吝啬,按键设定很戳我这个老玩家的点。 底部PTFE顺滑脚贴面积覆盖的还可以,传感器周边也多加了一圈,好评。 5G光学传感器,最高支持到14000DPI精度(稍低于小巴蛇的16000DPI),现在雷蛇传感器还挺统一的。商品详情页里面没有把传感器型号标注上,不过我查阅了一下应该是PAW3369,与小巴蛇的一样。 在材质方面,蝰蛇极速版没有出现类肤材质,通体磨砂质感处理。侧键和滚轮两侧为镜面材质,稍微容易粘点指纹。唯一我觉得有减配的就是,没有配上橡胶侧裙。虽然这个后续加很容易加,但我觉得加上基本在基础价位的游戏鼠标,就更加无敌的存在了。 两款鼠标背板设计差异很大,我会更喜欢蝰蛇极速版的这种,特别是处理藏污纳垢时特别好用。 HYPERSPEED低延迟无线技术与旗舰同款了,双模设定情理之中,这些与小巴蛇基本没什么区别。2.4G接收器均可完美收纳在鼠标内部,并且带有型号标识,方便用户区别。其实这点很重要,很多厂商为了省事就不做了。 由于特别的磁吸式盖板,这次可以在不拆机的情况下,看到传说中的第二代雷蛇机械微动了。绿色按键非常显眼,内置的镀金触点,可以将寿命提升至7000万次。我印象中类肤质"退蛇皮"和按键拉胯的量大雷蛇问题,现在新版的鼠标都依旧彻底解决了。 不得不说,从小巴蛇回归炼狱蝰蛇,依旧是那个熟悉的味道。不同的是微动提升感知明显,"清脆+果断"是我给予二代微动直观的评价,我只能说果真等等党肯定大获全胜。 如果说上面那些说常规升级,那么两种电池同时在一款基础游戏无线鼠标上就应该是第一次了。一开始我还以为两种尺寸电池都可以放进去,后来试了是不行的。 我觉得有两方面原因,当两节电流电压不一时,没必要让鼠标进行使用选择;第二斜置两种尺寸已经很占用内部空间,而且还要做到整机重量配比均衡。所以将凹槽设计得紧一些,让用户仅用一枚电池即可。当然也有人想要双电池增强续航,这次蝰蛇极速版续航相比小巴蛇以大幅提升(同电池下),默认的5号电池标称已经可以到达615小时的恐怖数据。如果换上白eneloop应该会更加出色,当然重量也会一定上升。(不推荐用黑eneloop) 炼狱蝰蛇极速版的出现既让人惊喜,也没有意外。有线版都在售的还有4款之多,无线确实需要一位基础版进行补足,售价方面也没有与V2拉开明显差距,档次定位非常清晰。7键可编程、双电池兼容、微动开关、续航能力等确实要小超越小巴蛇极速版的硬件水平,在无线稳定性愈发可靠的今天,炼狱蝰蛇极速版确实真不是一款老酒新装简单的产品。 |
手机版|外设堂 ( 辽ICP备13014379号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549号
GMT+8, 2024-11-24 02:16 , Processed in 0.25601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