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那不拉西 于 2018-8-7 23:56 编辑
原来酷冷的键盘估计给大家最大的感受就是半价大F,台湾立宝的品质加上实惠的售价,让烈焰枪成了当时很多人的第一把机械键盘。即使现在回过头来看烈焰枪系列也还是觉得性价比超群,只是少了些Make it yours的精神。再往后一点酷冷其实也在其他方向做出过一点探索,比如让我一直以来映象深刻的紫星,咱们论坛四年前就有过官方评测,估计现在已经被很多玩家遗忘了。紫星的核心和大名鼎鼎的RealForce一样使用的Topre的方案,对,它是一把静电容键盘,但是在轴体方面能够兼容MX轴键帽,因而加强了可玩性。而且静电容在可靠性和耐用性方面明显也来的比MX轴更优秀,直到现在我都觉得静电容才应该是键盘未来发展和普及的方向。无奈技术壁垒太高,加上市场反馈的结果,让紫星成了酷冷在静电容方向面的绝唱。
开箱
近来酷冷新品不断,而且在产品的设计方面打破了之前早期平庸的风格,也玩起了无边框,RGB灯效,甚至还配上了手托。这次的酷冷至尊MK750 RGB就skr顺应时代而生的产物。
外包装的配色方面酷冷近来的包装都使用了紫色来加强品牌识别度,科技公司用紫色的确实很少见,个性度和识别度倒是很高。盒子外壳感觉有点薄,快递裹了厚厚的一层还是有些破损的情况,好在里面还有一层硬纸盒包裹。
背面的部分有简介信息和一些具体的技术参数跟产品亮点,MK750 RGB采用了CHERRY的RGB MX轴体,灯光效果这块有保障。从包装也能看出来这是 一款自带手托的无边框键盘。视觉上包装跟产品都非常简洁。附带手托的配置是需要给好评的,但实际上也是不得已为之,后面会说。
附件清单详情:键盘本体、手托、数据线、附赠部分键帽、拔键器、说明书。键线分离的设计灵活性还是要高一些的。价格这边的话发售价格1099,自家键盘里边价格已经排的上号了。
手托部分跟我定制的手托比较起来稍微窄一点,长度基本差不多,不是平的,有斜度,皮面很细腻,海绵柔软,而且很轻,不过有磁吸设计,能够和吸附在键盘侧面。实际使用的感觉尚可,不过上下能加宽一点感觉更好,用起来总有种半个手掌没垫着的感觉,更何况我属于小手型的玩家,大一点手掌的估计掌心以下会有部分刚好卡着手托边。
MK750 RGB键盘附带手托底座都是塑料的,里面也没有填充物,定制手托里面加了钢板所以感觉更沉。当然防滑其实差不多,因为附带的手托这边有橡胶6个脚垫来处理防滑的问题。
简评
键盘本体先简单说一下,本体重量2斤,比平常大家多见的CHERRY和Filco明显感觉要轻,布局方面英文104配列,因为本身就是MX RGB轴体,每个按键都能有灯光指示,右上角就不需要配置指示灯光了,因此空出来位置给了几个多媒体键,用来控制静音和歌曲的暂停和前进跟后退,刚好今天网易云音乐推的很烂(全推的最近抖音上洗脑的那几首全部被我很无耻的标上小红心),一直按下一首的同时也体验了一下按键手感,感觉不太行,整体偏硬而且回弹不太好,反馈的感觉不爽。
比较厚道的是多媒体按键也是支持RGB灯效的,整体性好评。键帽方面类肤图层的ABS透光键帽,字体细腻,透光均匀性和刻字的锐利性可以给到8分吧,类肤的手感也挺细腻的,但是这类键帽耐用性一般都不会太好,而且手上有油的话玩这个不要太爽。
为了裸轴设计上壳部分应该是阳极氧化铝壳了,起到了钢板作用,当然也比一般的机械键盘钢板要耐用很多,不信你拆拆你键帽看看上面的锈。键盘前面的亚克力条做的很漂亮,为什么不直接铝壳倒角呢,主要还是为了前面视角能布置一组灯光。
为了围绕灯光做文章,不但前侧亚克力可以透光,键盘左右两侧也有导光条,而且左右两侧甚至到平时看不见的背侧面都做了相应的倒角,虽然是细节方面的处理,但这也是MK750的一大亮点了,整体来看设计感非常棒。
键盘底壳就不是铝的了,键线分离借口为type C接口,比目前市面大部分键线分离产品要有诚意了。防滑橡胶其实这边是四个,应为脚撑整体这边也是橡胶材质的,所以在折叠状态下依然可以起到防滑作用。
背面导线槽是三向出口设计,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可以值得称赞的,就是左右两侧的出线口不是左右侧直出的,基本上还是往键盘背面走。其实这点很重要,比如我近来长期服役的FC980M,左右就是直出,直出的问题就在于,会挡你的鼠标垫,很挡,甚至桌面小的时候,鼠标垫和键盘过于靠近线材会压在鼠标垫上面。这种认真设计的细节又要赞一个了。
键盘本体键帽这边还是有进步空间的,虽然前面夸了一下刻字清晰,类肤细腻之类的,但是在键帽厚度这块,PBT什么的就不说了,跟我的race原装键帽比较了一下,虽然同样是ABS,但是厚度方面存在肉眼可见的差距。
当然跟自家送了的几个键帽比较也挣不到便宜。
线材比较走心,用的编织线,但是整体还是硬了,接口这块颇有大厂风范的用上了VI色。
MK750 RGB vs Filco ninja x GMK ocean dolch 俗称海豆毫无疑问的完全两种风格,传统意义上的键盘只能依靠键帽来彰显自己的个性或者说来美化键盘了。而MK750看上去明显是时尚小伙子的感觉,而且灯光效果丰富,就算不花钱买键帽也可以用各种颜色各种效果的灯光来搭配。
高度这边需要说一下的是虽然对比的Filco是与原厂高度,但MK750前后还是高出了明显的一截应该是超越了键帽之间的差距。配备的手托就能很好的改善手感了,不然手掌悬空长时间打字也好玩游戏也好都不是很舒适。
对比起来MK750更加新生代一点,感觉浑身上下都在标榜自己和老一辈的区别。而Filco可能更多的就是在说,这就是键盘本来的样子。
前侧框亚克力面板好看是好看,但是非常容易留下划痕,就在刚才对比高度的时候,跟Filco亲密接触了一下,就留下了一条划痕。
我手头这把MK750 RGB是茶轴的,之前很多人都比较推荐刚开始接触继续键盘的玩家使用这种轴体,因为中间稍微有点段落感,跟平常使用的薄膜键盘会有点像,但是就我个人来说这种手感的差距是很大的,毕竟一个是压力变化导致的形变,茶轴这边是轴体和弹簧还有金属触点共同作用,而且这种段落带来的确认感我个人是不需要的,触没触发其实平常不会这么仔细去体会,作为输入设备来说,屏幕已经在人机交互上给你很好的反馈了。
因此我平常使用的比较多的是红轴,这种没有段落感的轴体更像是直接按在了弹簧上面。跨装一点讲对我来说段落轴和无段落轴就是一个带T一个不带的区别,我当然喜欢不带的。不过手感这种东西应该也属于现代三大玄学之一了,各有各的爱好,这里不做引战讨论。
照片欠曝一点点拍出来感觉MK750 RGB和我的桌子都要浑然一体了。但是不得不顺带吐槽一下宜家的桌子不是很稳,动作稍微大一点整个桌子都在晃,这种一块板两只脚中间没支撑的桌子真心慎买。而且黑色的桌面其实拍照不是很好看,感觉胖鸟平常拍的照片对比就比较强,而且色彩更明快一点。下次换桌子的话考虑弄个胡桃木风格的,大爱这种木纹。
外设堂橙配色灯光,前侧的logo透光不知道为什么里面没有CoolerMaster字样,感觉加上的话更炫酷。
酷冷至尊MK750 RGB驱动内附带了很多的灯效,而且新的驱动还增加了一些新的效果,比如圆谱啊,龙卷风这类的,增加了很多灯光的可玩性。虽然有提供组合按键控制灯光的说明书,但是感觉还是稍微复杂了一点,需要一些学习成本。比较喜欢的是其中的雨滴效果,换成绿色,瞬间skr骇客帝国键盘。刚还在纳闷怎么调节灯光亮度,就在驱动里面发现了蹊跷。虽然键盘本身无法调节,但其实驱动已经把常见的那种几档亮度分成了直观的RGB调色,比如在色盘的最左侧上下滑动,最上面就最亮,黑色就是没有灯光了。因为突然想到黑色的灯光是无法体现的,那灰色是个怎么回事,就豁然开朗了。
总结一下,酷冷至尊MK750 RGB键盘在设计细节上的处理有非常多值得称赞的地方,灯效方面也是我目前手上玩过效果最丰富的键盘了,加上优秀的做工和使用感受,确实是一把完成度很高的产品,平胸而论是对得起千元级别售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