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树在生长 于 2021-8-17 00:14 编辑
第一次关注云雀,还是多年前的一个夏夜。刚洗完头,不想吹太干,就坐到电脑前,戴上从论坛购置的海盗船HS70,懂的都懂,感觉是时候再弄个耳塞了。在网上简单搜索了一圈,锁定了当时的云雀有线版,结果断断续续的看,一直没赶上好价,中间拿小米圈铁、EarPods和老婆的AirPods过渡着。这次有幸获得这次云雀无线版的评测机会,也算圆梦。 使用场景 家里和单位电脑(家里把音箱给了领导,自己用耳机或者耳塞;单位不适合使用音箱,耳机更合适一点); 夜跑(感觉最近有点胖了,BMI从20多到了24,所以恢复了夜跑。漫漫长路,配点音乐); 睡前音乐(前段时间总是睡得太晚,现在习惯到点躺床上,把手机放枕头一遍,打开小睡眠或者之前收藏的B站音乐,设个定时,帮助入睡,U1S1,外放助眠效果不好); 游戏(手游玩的比较杂,有出声就行的炉石和另一个伊甸,还有延迟高实在难受的吃鸡和忍3); 有些嘈杂的单位过道语音交流。
从收到耳机的5号到现在16号,一直在使用,现在总结一下这款心仪许久产品的一点个人感受。 开箱 当时获得这个评测机会有些激动,一直在等产品发货,中间还专门找鸟大问了一次,终于在8月5日收到顺丰小哥的电话。 心心念念的耳机初开箱
包装正面(重点wireless-comfortable-10H) 包装背面 拆包装 全家福 (一个网纹布收纳袋,比云雀入耳式的收纳盒更方便塞在口袋里了; 一条极短的type-C充电线; 含默认的中号耳塞,一共“大-中-小”三对,第一时间换上小号) 本体 耳塞替换装很细心的标注了"大-中-小"的英文提示,这点好评 专利硅胶耳塞,扁圆的耳机孔和宽大的外鳍,给我有点Bose鲨鱼鳍的感觉 type-C充电口好评 左侧控制,高低造型降低误触,通过点击、双击、三击和长按来实现不同功能 背面拾音,开车的时候跟领导打电话试了试,领导的反馈是比carplay清楚多了 使用感受 配合电脑使用,无线就是最大的优势,特别是单位电脑主机都藏在办公桌柜子里。唯一没有解决的痛点是多设备连接,还在考虑怎么解决最好。 夜跑使用。夜跑时音质不是最重要的,甚至不是重要的那一列,舒适感和稳定性肯定排在前面。耳机挂脖式传统的造型优势,把配重集中在前端两侧,如果跑步中临时摘下或滑出耳朵都不用担心;重量在27克左右,也还可以;特配的硅胶耳塞入耳柔软,十分舒服,也许是个人喜欢用小号耳塞的缘故,偶尔会出现容易滑脱出耳的情况,如果比较暴力的扭动耳机,还可能造成耳塞与耳机分离的情况。建议如果跑步时使用,搭配合适或稍大尺寸的耳塞,以公路慢跑为主。 睡前音乐使用。这是给我惊喜的一点,之前我一直以为带着一根还挺粗壮面条线的云雀并不适合这一场景,但实际使用感受,背线放到脖子自然弯曲处,存在感极低,搭配柔软的硅胶耳塞,帮助我伴着海浪和林风,快速入睡。注意,音量尽量小一些,佩戴耳塞入睡会对耳道造成一定程度的积压,有可能造成血液不畅,一方面注意60-60原则,一方面注意搭配较小的耳塞。 游戏使用。这方面有点遗憾的是,我下载的Latency test一直出问题,无法测试一个较准确的时延数据,但实际体验下来,结论,可以满足使用需要,而且相比音乐(木耳提示,我主要听民谣和跑步音乐)更适合游戏音效,这几天如果能解决APP的问题,再更新一下数据。 语音效果。无论是游戏对讲,还是日常使用,都很不错。由于耳机不具备降噪功能,经常是嘈杂环境下对面听得很清,但我无法听清楚,要捂一捂耳朵....
续航 惊喜之二,我在收到耳机第二天重至满电,平均每天使用一小时左右,现在开机电量提示还是sixty percent,有点惊讶(当然,根据这几天的使用,他的提示只有100%、80%、60%这几种,而且都是英文语音提示),以至于前几天每天开机都是100%电量令我有些疑惑。 总结 这款耳机佩戴舒适,续航优秀,大赞。 黑红配色不错,打开手机玩个游戏,看个视频十分合适。但是比较粗壮的造型个人感觉不太适合日常出街,如果是日常通勤比较嘈杂的话,还是建议买个降噪耳机,以保护听力。 最后,再次感谢HyperX极度未知和论坛鸟大给了这次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