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7日,当Das官网发布新产品Prime 13的时候,相信部分玩家的反应是这样的:
『四代的大旋钮呢?还让不让愉快地打碟了!』 『怎么只有白色背光,我还以为是RGB呢!』
或许还有玩家对Das路转黑甚至粉转黑 『Das也就这样了!』
Das,一个坚持改善用户输入体验10年的机械键盘品牌已经黔驴技穷了吗?
或许Das是在尝试一条被我们疏忽的路线,但又是Das非常熟悉的路线。
上个周末,前线君和朋友聊天时,谈到了『极简主义』(Minimalism)。 现在的我们对科技产品的『增加新功能』、『新增更多颜色』等等『加法原则』司空见惯, 从而将更多功能、更多选择与更好、更适合自己划等号。 实际上不仅仅是科技产品,在消费思维上、工作上、生活上我们也被『加法原则』牵着鼻子走, 以至于出现买买买之后束之高阁, 每天处理太多事情却忘记了繁与简、多与少的关系。
entia non sunt multiplicanda praeter necessitatem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奥卡姆剃刀法则如是说。
Das在10年之前认为对于『超级极客』(Uber Geeks)而言,键帽印字是没有必要的,因此有了经典的无刻键盘。
而在这10年之后,Das希望为更多用户改善输入体验,确切说是『专注』于改善输入体验, 从而推出了这款和我们固有的新产品『加法原则』思维稍有违背的键盘——Das Prime 13。
『他没有四代的大旋钮了』 是的,带有大旋钮的四代确实引人瞩目。 旋转旋钮时咔咔的机械声让人上瘾, 然而这样的一个旋钮有时会不会让我们分心想去把玩几下,从而打乱了输入节奏? Prime 13没有了右上方的大旋钮, 而是回归更加传统的多媒体组合键, 想要传递的是让我们回归到更加纯粹的输入体验。
『他只有白色背光,RGB背光在市面上都已经很常见了』
是的,然而Das添加白色背光的本意并不是让键盘看起来更酷炫, 而仅仅是希望用户能够在比较昏暗的环境中也能流畅地进行文字输入。 至于那些五彩斑斓的跑马灯, 对于渴望体验更纯粹的输入的用户而言, 对于Das Prime 13而言,那就是“无必要”的了。
但是极简主义并不是一味做减法,
所以Das Prime 13并不是Das 第四代的低配。 极简主义的核心,『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八字真言的意义在于资源的集约。 对于渴望改善用户输入体验的Das而言,Prime 13在和输入体验密切相关的部分没有做出妥协,甚至更进一步。 为了键盘更加经久耐用,Das Prime 13在上盖方面, 坚持使用阳极氧化铝工艺; 在机械轴方面,坚持使用Cherry原厂的茶轴; 而在白色背光方面,Das Prime 13可以通过组合键Fn + F1 / F2进行7级明暗调节。
和有些机械键盘的明暗调节只有一个组合按键, 需要从3级亮度调整到最暗的1级亮度需要先将亮度调整到最高后才能实现不同, Das Prime 13将LED的调亮与调暗分成两个组合键。 在这方面Das并没有做减法——因为Das认为这对于键盘用户而言是『必要的』。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对于机械键盘品牌而言,这个道理是同样适用的。 增加功能,在技术层面实现突破后就一马平川; 然而删繁就简的过程,则需更多用心,去思考什么才是『必要』,什么才是『不必要』。 这样看来,Das选择在2016年9月7日,也就是苹果发布iPhone 7的日子, 发布Prime 13或许真的另有一番深意——因为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就是一个恪守极简主义的人。
这张照片摄于1983年乔布斯的客厅。 当时乔布斯已经是身价百万,但是他客厅里的家具寥寥。 乔布斯手握茶杯,端坐在空旷的客厅中。 『我当时单身,所需要的无非一杯茶、一盏灯和一套音箱,如你所知,这就是我的全副身家。』
无论苹果是否继续追求极简主义,
Das推出这款Prime 13许是希望Das的用户们能从纷繁的科技产品中意识到选择机械键盘的初衷——改善输入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