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
品牌台式PC这个词汇貌似已经从我们身边淡化了,特别是普通消费级市场上真的已经被新的技术应用与销售模式给排挤到悬崖边缘了,作为微处理器的开山鼻祖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厂商,Intel在这个背景下亲自出马继续扛起PC的大旗,NUC是Intel推出的mini PC系列,特点就是Intel自己限定了4×4英寸的尺寸界限。经过了若干代以后,到现在NUC已经从开始的单纯小尺寸PC概念的基础上向性能级体验方向靠拢了,并且在之前AMD与Intel产品硬件“合体”的劲爆合作下,在今年春季的时候我们终于见到了AMD与Intel爱情的结晶——i7 8809G,当然不止这一个型号,定位移动与NUC处理器的G后缀的处理器直接在基板上整合了AMD GCN 4.0架构独显,一方面让不少同学对这新一代的NUC产生了兴趣,同时也让NVIDIA更绿了!
当然了,就算采用了新的I&A合体方案最强型号i7 8809G,这款产品依然还是所属Intel自家的NUC系列,依然是一台NUC mini PC套件方案,需要用户自己扩展内存和SSD。本次评测的是采用i7 8809G方案的哈迪斯冥王峡谷NUC,具体型号为NUC8i7HVK4,下面就来一起看一下Intel目前这款最强NUC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人。
Intel 哈迪斯-冥王峡谷 NUC 包装
包装
Intel黑色包装的产品基本都代表了该系列的最上层性能级型号,这次的冥王峡谷NUC也是如此。翻盖式包装相当简单低调,前面醒目的“UNLOCKED PERFORMANCE”字样一语三关,第一层意思是从这个方向打开来体验性能级的NUC,第二层意思是i7 8809G等处理器是未锁倍频的,处理器频率属于UNLOCKED(名义上是这样,但实际很残酷,这个后面性能评测环节会介绍),第三层意思是我个人杜撰的,还记得去年夏季时候的AMD Ryzen Threadripper处理器的包装么,内包装的开启塑料旋钮上也有类似的一句话,“UNLOCK THE POWER”,这是与AMD赤裸裸地秀恩爱!
右下角的全新处理器的LOGO 型号上当然是跟爹姓了
参数表
最需要注意的是,整个新一代的G后缀的i5与i7处理器对外都是说八代酷睿,型号上也是8开头的,但实际上架构是与七代酷睿一样,都是KabyLake,严格上说在架构设计与频率执行效率上与六代的SkyLake也没什么区别,不是CoffeeLake说实话挺遗憾。与CPU封装在同一个PCB上的独显是AMD RX Vega M GH/GL,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叫RX Vega M,但是架构上却不是桌面版RX Vega系列的NCU架构(GCN5.0),而是GCN 4.0,核心代号是Polaris 22,与RX570和580相同的架构,GPU规格上属于介于RX560与RX570之间,而RX Vega M系列显卡的显存上都采用了与桌面RX Vega显卡相同的HBM2显存,但规格缩了一半,包括位宽和容量。CPU和GPU部分的TDP是100W,实际功耗肯定会超过100W。
这一款冥王峡谷NUC的核心方案就是这样,4C8T的KabyLake处理器,没有锁倍频,但是却有TDP与温度限制。其他采用了双通道1.2v笔记本DDR4内存接口,还有两个支持NVMe的M.2接口,所以说不完全是一台mini PC,属于套件,还需要用户自己购买内存和SSD,另外还提供了相当丰富的IO接口,这个后面介绍,这样一台套件售价是7599元,国行享受Intel三年质保,价格开始先不做评价。
整体
开箱 Intel针对游戏与硬件玩家的产品特有的标徽
Intel这个骷髅头没记错的话应该是09年Intel型号为DP55KG的主板上首次出现的,这一次依然有这个梗,而且还是RGB的梗!
附件一览
附件除了说明书,质保卡,logo贴纸,OPTANE技术的广告页,还包括一个金属的固定板,用这个金属板可以挂在显示器后面或者墙上,还有一个230W功率的19V AC电源适配器。
Intel哈迪斯冥王峡谷NUC
整体
整体
这款冥王峡谷NUC尺寸是221mm×142mm×39mm,重量和一把全尺寸带钢板的104机械键盘差不多。外壳一共有两层,不算镀锌钢板的底壳其余面最外层都是高强度塑料,内层还有一层金属外壳。外观就是这个样子,苹果Mac系列产品最忌讳的一些设计基本上都出现在这款NUC的外观上了,拼贴感很强的上壳,满是散热网孔的边框,前后面都布满了各种接口,我觉得谈不上漂亮,但外壳做工还是挺严谨的,而且上壳的右侧是有透光彩蛋的!
整体
整体
整体
在我拆这货之前我就感觉没意外应该是芯片居中设计,然后散热器是对称的,没想到最后还真是如此。上壳是用了6颗螺丝固定,用户可以自行打开来安装内存和M.2接口的SSD,当然打开外壳后里面还有一层金属内壳。我不得不说冥王峡谷NUC最外面这5面塑料外壳结构强度相当出色,即使是布满了散热网孔的侧边外壳也是很难用手按动。遗憾的是依然不支持立式摆放,主要是Intel并没有给你提供底座套件,同时立式摆放也会影响散热出风口。
底壳是镀锌钢板 黑色的漆面显得有点糙 醒目的六边形网孔是进风口
来对比一下尺寸吧 罗技G900
两者几乎等高
18cm长度的手可以单手抓持
这款NUC尽管跟6700HQ那一代比起来厚了一些,但如果真的要便携的话其实还是可以的,特别是对于某些创业男来说还是可行的,就是碰到外设党的话每天拔插接口麻烦一些。
细节
正面接口
这款NUC是支持红外的,甚至可以直接连接Xbox One的手柄,很方便。正面能看到从左到右分别是电源开关,红外传感器,SD读卡器,下面是三个可基于软件自定义颜色与指示功能的指示灯,USB 3.1 Type A接口,支持快充的USB 3.0接口,HDMI 2.0a接口,USB 3.1 Type C接口,一个3.5mm AUX接口。
背面接口
从左到右,SONY标准的音频光纤接口,19v电源接口,两个Thunderbolt 3接口,方便外接显卡扩展坞,两个mini dp 1.2接口,两个千兆RJ45网口,四个USB 3.0接口,第二个HDMI2.0a接口,仗着搭配AMD的RX Vega M系列显卡,显示器接口算是相当丰富了,当然屏幕扩展也是基于AMD的技术。
侧面进风口
表面外壳是磨砂处理
上壳和边框的结合有明显的拼贴感
上壳正面这醒目的缝隙仿佛是在向用户挑战一样 Intel真的是不讲究设计美学的品牌
边角特写
拧下6颗螺丝就能取下上壳 内部能看到骷髅头透光模组
上壳内部做工还是不错
内部还有一层钢板 这个钢板只有一颗螺丝固定 这个光带的排线可以不拔掉
取下钢板 内测还有给M.2 SSD导热的导热贴
到这里就可以自行安装内存与M.2的SSD了
拆到这里都是允许用户自行来完成的,再往后面的拆解动作可能就会伤到一些结构了。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给CPU换个硅脂,清理一下散热器的话,可能就会比较麻烦了。
拆解
剩下的拆解其实不复杂,但是要取下主板露出散热器需要在内壳上动动手,弄不好可能会破相。
拧下几颗螺丝和拔掉几组排线后就可以向上把外壳边框拽出来
剩下的部分能看到主板几乎紧贴着金属边框
HDMI接口位置的金属挡板会影响主板的取出
外面来看一下 所以要用力把这个位置向外掰一下
取下主板后就能够看到内部对称式纯铜均热板散热片+双涡轮扇的散热结构
台达12V0.75A的涡轮扇 火力全开也是挺暴躁 而且记得是两颗哟
均热板的纯铜底座+原厂硅脂
散热器结构就很简单粗暴了 并排的两个涡轮扇出风口对着散热器鳍片
散热器部分 这个鳍片也是横向贯穿整个内部空间的
主板特写
正面
醒目的i7-8809G处理器与AMD RX Vega M GH独显封装在一块PCB上,这算不算AMD的GPU与Intel的CPU核心最近的一次呢。处理器和显卡居中排布,两侧分别是CPU与显卡的VRM供电模组,以上图来看的话左侧应该是显卡的6相供电,右侧是CPU的3+2+1相供电,两者的PWM供电主控是各自独立的。左侧是HM175 PCH芯片。
背面
背面还能看到显卡与CPU供电的输入钽电容,因为主板尺寸所以部分电容只能放在了背面。右上角有个黄色的跳线大家注意一下,当CPU超频出现无法开机的时候,那么就需要拔掉这个跳线开机后在插上,包括清空BIOS密码什么的也都是用这个跳线。背面右侧还有一个SATA供电接口和USB 3.0额外扩展接口。各种IO控制器芯片也都在靠近接口的部分。
Intel i7-8809G+RX Vega M GH(HBM2显存紧挨着GPU)
显卡供电是部分IR的方案 整合上下桥的Mosfet对应散热器也是有导热的
显卡供电部分的IR3567B主控
与公版RX480相同的PWM主控方案自然没毛病,应对功耗更低的RX Vega M GH太轻松了,最高支持6+2相供电,开关频率可以达到200kHz到2MHz,支持动态侦测负载状态来调节供电相数。
CPU部分的主控是瑞萨的ISL95829A 支持3+2+1相供电
ISL95829A给i7-8809G提供了CPU核心与核显还有Ring总线的独立供电。与显卡部分的Mosfet相同,都是高整合度的SO-8封装的。
平台
这次评测分别对应全默认设置下与超频优化电压后的性能,因为买NUC的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并不喜欢折腾,到手里拿来就用,然后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喜欢折腾一下超频,不管体制如何也都要折腾几轮才舒服,比如说我!
配置
内存搭配的是HyperX Impact系列笔记本专用内存 DDR4-2400 16GB×2
HyperX Impact系列与台式机的HyperX系列一样都是特挑的颗粒
HyperX Impact系列内存支持自适应频率,比如搭配冥王峡谷的i7-8809G可以不用进入BIOS进行任何设置就能跑到DDR4-2400的频率,当然也支持进一步的超频!默认在DDR4-2400频率下的时序是14-14-14-35 2T。
内存和SSD安装完毕 后面也还会有热成像的测试
BIOS
搭配自家i7处理器,受众又包括游戏与硬件爱好者,Intel的BIOS设计自然是也是教科书一样的规范了,几乎就是Intel XTU界面挪到了BIOS中,设置相当丰富,从IO,节能,电压,频率以及散热器和灯光都支持很细致的调节,但冥王峡谷的BIOS也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在BIOS中保存截图会导致硬盘和相关存储设备出现逻辑错误,即使是最新版本的BIOS也没有解决这个Bug!
主界面 右下角能看到NUC硬件和启动相关的事件报告
IO相关设置 USB端口支持开启与关闭
红外设备可以直接在BIOS中设定与Xbox One手柄的匹配支持
骷髅头标志的灯光设置 同时可以支持软件设置
监控与风扇设定相当人性化
这里说一下CPU风扇设置,有默认几种风扇策略预设,同时也可以实时自定义设定,支持风扇关闭的阈值温度设定,还支持%/℃风扇转数增益比例设定。两组风扇可以有独立的策略,非常方便。默认是Balanced平衡噪音和散热效能的预设,这个其实我觉得还是偏向静音,相当安静,安静程度远超过同性能水平的笔记本。但是温度表现也跟笔记本类似,所以说Intel这套NUC的软性默认策略很类似笔记本,但用户也可以自己优化风扇策略甚至是CPU频率与电压来实现更好的温度表现,而且这真的是立竿见影的。
处理器频率与电压调节 支持Offset模式于AVX2 Offset
超频这里不多介绍了,我用的是Override电压模式,没办法节省时间,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先用Override模式找到合适的满载电压后在用Offset来设定。默认四个核心的倍频是39、40、41、42,单核心睿频最高到42,四核心最高睿频到39,但遇到温度或者功耗阈值的话可能会往下掉,比如跑H265视频编码测试的话只能四核心到35,所以电压和散热策略优化非常非常有必要!
内存有独立的设定页面
开始默认HyperX Impact就能到DDR4-2400,你也可以开XMP到2400,或者手动设定更高的频率,包括时序也都可以设定,增加了可玩性,默认DDR4-2400下这套HyperX Impact内存的电压是标准的1.2v。
电源启动设定
启动项设定也是相当丰富 这里不多介绍了
BIOS Self Recovery对于超频的用户很有用。
性能
八代的名称七代的本质,如果依然让它保持一颗同水平笔记本U的状态怕是对不起冥王峡谷上的那个骷髅头!
CPU-Z
i7-8809G处理器有温度和功耗限定,睿频是四核最高可以达到3.9GHz,单核最高到4.2GHz,但是Auto的电压加的有点狠,最高核心到1.22v的水平,同时风扇策略正如我前面说的默认太偏向静音了,导致处理器温度较高,笔记本温度表现,待机温度接近55℃~65℃。后来我又设置了一组CPU频率,将频率锁定在了4.2GHz,满载电压降低到了1.08v,同时调整了风扇控制策略,内存直接超到DDR4-2600。下面来一起看一下冥王峡谷这套NUC的性能表现。
内存带宽对比
三星970EVO 250GB ASSSD Benchmark成绩
FC象棋测试
象棋成绩默认水平跑不过3.8GHz的E3-1231v3,温度和功耗墙引起的降频明显,优化电压和散热策略后成绩稳定在了16600的水平。
wPrime 32MB 测试成绩
CB R15性能测试
默认水平依然有温度和功耗墙降频的情况,再次没跑过E3-1231v3,而优化电压与散热后在4.2GHz频率下达到了4790K的水平。
x265编码测试
3DMark Time Spy 测试CPU得分
3DMark FSE对比RX470 4GB和RX570 4GB
3DMark TS对比RX470 4GB和RX570 4GB
3DMark的测试成绩基本上RX Vega M GH与CPU同时全默认设定下相当于RX470的八成水平,目前来看整体达到了主流台式机中高端显卡的水平。在所有游戏测试中,RX Vega M GH显卡的最高温度没有超过75℃的时候,表现相当出色,这还是在CPU默认电压和默认风扇策略的情况下。
古墓10游戏测试
PUBG游戏测试
孤岛惊魂4游戏测试
核心温度对比
默认状态下PUBG游戏测试中开盖后的主板背面温度
调整风扇策略后,满载噪音有明显提升,但比起台式机来说还是在完全能接受的范围,同时轻载的时候两颗涡轮扇依然可以保持在900rpm以内,轻载下还是很静音的,距离1米左右轻载下很难听到明显噪音。
功耗对比
古墓10游戏中平台达到了184w的功耗,显卡功耗贡献明显,但整体依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再次提醒不要把TDP和实际功耗混淆!
花絮
驱动需要借助Intel驱动支持助理 点两下鼠标就完成了所有驱动的安装
骷髅峡谷的灯光控制软件
这个软件设计有点蛋疼,调节颜色挺麻烦,所有的灯光都支持RGB定义,所有灯光都支持对应功能的指示,比如你可以把骷髅头眼睛的颜色定义为显示整机功耗的变化,或者硬盘读写的变化,wifi的状态等等。
等一下,这个画风好像不对
能为Intel做出这么大的改变 如果不是钱的力量 那我真的就相信爱情了
日常
冥王峡谷这个logo发光颜色真的很渣,一百块钱山寨鼠标的水平,我说的是颜色,黄色和橙色这种根本调不出来能看的,好在还有一些功能指示的作用,姑且也就忍了。整体在无论是烤机还是运行游戏中塑料外壳的温度表现都很好,最坏的情况也只是有点温而已。回过头来,尽管尺寸上有些惊喜,但是冥王峡谷这个外形是真的丑,我看了几天就已经受不了了!
如果花了1W多买了一套冥王峡谷来用,赶上朋友什么的来家里看到这货可能第一句话会说“你家机顶盒上怎么还有个骷髅”!
总结
冥王峡谷作为Intel最新一代的性能级NUC,在配置上看出来下功夫了,但是还是缺乏诚意,这货如果拿来跟台式机比的话,乐观一点就是4790K+GTX970的性能体验,这还是要在你有足够的耐心去调电压,拉频率,调风扇的前提下,如果不是看中这个尺寸的话,可能这个价位的选择简直太多了。性能上应对目前主流游戏以及3A在1080P分辨率下都没问题,最差开个中高画质也能跑流畅。噪音方面,冥王峡谷控制的挺不错,纯铜均热板+两颗涡轮扇是本可以散热很给力,但是默认风扇策略太偏向静音,以至于牺牲了温度和性能。其实Intel这款NUC更适合资金充裕,对主机尺寸敏感,同时喜欢折腾超频的中度游戏与硬件爱好者,如果桌面不大,还不想弄一台全尺寸的PC扔到脚底下,这样的设定就非常适合这款NUC了。最后在品牌PC萧条的今天,Intel依然有勇气去下力度去扛这面大旗不容易,我觉得还是要鼓励一下的,但可能需要的是像乔布斯那样的合作伙伴来鼓励和激励一下Intel了!
左:史蒂夫·乔布斯 右:保罗·欧德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