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
Radeon VII除了带来了7nm工艺制程,新的工艺下实现了更高的核心频率,在GCN5.1架构的加持下达到了出色的能耗比,Radeon VII可以说是AMD自GCN以来真正翻身之作,性能和功耗以及温度表现都相当出色,不过之前评测中我们也讨论过,多年来AMD的旗舰卡对于爱折腾的玩家来说才能真正体验到应有的红利,比如Radeon VII,如果你不折腾Wattman优化频率电压与风扇策略的话,可能你会错过一张优秀的显卡。这次AMD号称新一代RDNA 1.0架构的Navi 10将会带来更惊艳的表现,特别是功耗,从劣势直接变成优势,当然前提还是你喜欢折腾才ok,这次首发的满血Navi 10核心的RX5700XT在最高1905MHz频率下默认电压高达1.2v,从折腾Radeon VII的经验来看,这显然不是AMD 7nm核心最优的电压表现。就像一个多年深爱3系的车友一样,体验出色驾驭感的同时,如果你不会自己加机油的话,那绝对不是一个称职的车主,就这一代Navi显卡来说,折腾Wattman其实也很简单。
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老黄的临阵一刀,这一刀砍的不是对手,而是2060和2070的老用户。当然从参数规格上来看,预算够肯定是能上Super完全体就一定要上。这次首发公版RX 5700XT和RX 5700这两款卡,如果在这两款卡之间选择,我的建议就是能上5700XT一定要上,贷款也要上。
讯景RX 5700XT显卡包装
包装
讯景首发的RX 5700XT同样是公版,包装还是一如既往的风格。新一代的RDNA架构其实关键点在这个R字,你可以理解为Radeon,也可以理解成Revolution,我觉得Revive也很恰当,架构的大底还是最新一代GCN的基础,当然改进后的新的架构不可能再叫GCN了。
参数表
讯景RX 5700XT目前价格是3099,2年质保,首发有满减200元的活动,这价格已经低于不少的RTX2060了,而综合性能则是比后者整整高了一个级别。需要注意的是这次改进的RDNA架构继续提高了运算单元的图形计算效率,核心数量为2560个,跟对手祭出的RTX2070 Super的规格参数也非常相近,这代表了AMD显卡新的起点。不过Navi 10核心只有251mm2的尺寸,小核心,其实按照以往AMD的产品策略,5700这一代应该并不是RDNA架构的旗舰系列,HBM2都没用。这次在规格上真的是给了对手不小的压力,从落后到逐渐追平,要拥有比对手更多的能力才ok!
整体
附件一览
附件很标准,安装说明,合格证,质保卡,驱动安装下载提示,XFX金属贴,一条4D转6pin的线,一条双6pin转单8pin的线。当然更多带来惊喜的还是这张RX 5700XT,公版重量相当压手,在没看到真身的时候就感觉到了愉悦。
整体
RX 5700XT外观最个性的一点就是显卡散热器外罩顶部中央的凹痕了,这个设计我评价是年度最佳人体工程学设计,喊“AMD YES!”的时候这个凹痕可以让你舒适地拿起这张RX 5700XT公版显卡,不会挡住logo,也不会触碰到金手指,喊口号就完事了!
这一捏蕴含了多年的遗憾 同时下一代Xbox和PS5也是Navi衍生的核心
整体
整体
整体
全金属外壳,银灰色的外壳上装饰有水平的条纹,在配上“信仰捏”凹痕,整体外观精致不失个性,如果非要和Radeon VII比,简直好看太多。背面的黑色铝合金背板精度也相当可观,内外都有均匀的磨砂漆,RX 5700XT顶部的RADEON Logo通电是可以亮红光的,所以就从这个散热器外观方面,我也选XT。显卡长度约为27.5cm,搭配7cm的涡轮扇。
整体
整体
整体
整体
背面
公版的涡轮扇默认风扇策略有点过于保守,完全倾向于静音的设定,我觉得没有必要的,所谓公版散热方案,追求的应该是最好的风道兼容性,在散热效率上更多追求整体供电与核心的散热高效。当然通过Wattman可以重新自定义,老司机对于这些表示无所谓。
对比RX5700
对比RX5700
对比RX5700
与RX 5700对比,XT的运算单元比5700多了256个,也就是多了11%的运算单元规模,最高Boost频率XT比5700高了10%,这些还不算,5700没有背板,没有信仰灯,散热器外壳质感也没有XT那种精致化的处理,最重要的就是少了“信仰之握”这个点缀。价格也比5700只高了11%左右,所以闭着眼睛也选RX 5700XT!
细节
特写
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拿到显卡一定要先检查一下外观,特别是PCB平整性,看一下散热器与背板夹着PCB部分是否变形明显,这个细节对于考虑拆解更换导热介质的用户更为重要,回装的时候搞不好用力过猛容易让PCB变形的更严重。
RX 5700XT 散热器尾部是开放式的 有连着内部骨架的散热片
这个部分只是更多地利用机箱风道散热,这里并不是进风口也不是出风口。
涡轮扇特写 边框抛光处理很细致
顶部的透光logo
外壳正面的镜面logo
“信仰之握”装饰
3DP+HDMI接口 其余部分全是出风口
细节特写
细节特写
尾部6+8pin供电 考虑了加压超频供电需求 毕竟默电1.2v
铝合金背板上红漆填充的logo
拆解
完全拆解散热器需要拧下总共28颗螺丝,多数螺丝都有打胶,整体做工还是一如既往公版的严谨,供电用料留了较高的余量。散热器与核心导热还是跟Radeon VII一样用了石墨垫,其实换成优秀的导热硅脂也非常ok,毕竟核心尺寸不大,同时散热底座镜面平整性也很好。
拆解
打开散热器外罩
均热板散热器与导风内骨架是焊死的
背面特写
散热器底座是镜面的
均热板端头特写
连着导风金属骨架的末端散热片
内部散热器尺寸为13.0cm × 8.5cm × 2.4cm
台达12v2.4A涡轮扇 最高转数可达4600rpm+
散热器外罩边缘特写
透光logo的灯组特写
PCB 正面
PCB 背面
特写
显卡总共8+1+1相供电,三星GDDR6显存颗粒总共8颗围绕在核心周围。输入电容全部采用了三洋POSCAP钽聚合物电容,输出电容在PCB背面,运用了多颗松下SP-CAP铝聚合物电容,拥有超低的ESR,综合高频性能不输MLCC。整体PCB和供电部分用料可以用豪华来形容。
核心部分供电模块特写
AMD专供的IR35217主控
这是从Vega64&56时代就有应用的主控方案,绝对的性能级——IR36217。
mosfet用的是安森美高整合度的FDMF3170
安森美FDMF3170采用了PQFN封装,集成了Driver和上下桥Mosfet,单颗可以实现高达70A的电流负载能力,最高可以实现1MHz的开关频率,具备过热,过流,短路以及欠压保护,属于安森美绝对的旗舰方案。
显存部分供电用的是独立的一颗IR35217主控芯片
测试
99K关闭节能,系统电源管理设置为高性能,核心频率锁定4.8GHz,电压为1.163v。这里驱动使用的是首发官网提供的19.7.1,
平台
目前GPUZ没有更新 不能很好地识别Navi 10核心的参数
Wattman设置
RX 5700XT到手一定要优化一下电压和风扇策略,默认1905MHz的频率下电压1.2v,对比同样7nm工艺的Radeon VII有点太高了,当然这次RX 5700XT频率也空前的高。考虑到风扇策略默认过于保守,我们要试一下核心降压,保持1905MHz频率,调整最高频率对应的电压,这里经过多次测试最终可以稳定在0.969v,比起默认电压降低不少,同时中档频率的电压点也可以优化一下,这里我设置为 1353MHz@0.768v。风扇策略也要优化一下,默认涡轮扇转数仅为704rpm,此时轻载下核心温度轻松突破50℃,甚至超过55℃,优化后风扇默认档位20%,可以把核心温度压在45℃以内,此时风扇转数仅为1000~1200rpm。功耗限定开满+50%,为了更好的频率稳定性,经过下面所有的测试,风扇最高转数控制在2600rpm以内,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温度,此时噪音也完全可以接受,很理想。
首发版的驱动目前还是有些小bug,按照以往的套路,不久应该就会有新版的驱动提供下载,所以如果你是RX 5700系列的用户,那么第一时间一定要更新驱动。
3dmark TS成绩
3dmark FSE成绩
3dmark FSU成绩
整体性能介于Vega64与Radeon VII之间,越是高分辨率,越是与Radeon VII差距明显,特别是FSU的成绩。
Unigine Heaven成绩
Superposition成绩
性能对比
性能跟Radeon VII还是有差距,一方面差在核心规模,一方面差在HBM2显存,如果是2160p分辨率不追求超高画质,那么中高画质下可以实现更为流畅的表现。
功耗对比
降压优化后,RX 5700XT的功耗表现相当惊艳,如果刨去平台功耗和电源效率,那么单卡功耗仅为150w~170w!这样的表现直接颠覆了以前AMD显卡的功耗表现,比对位N卡的RTX2070和2070Super都要低一个档次,所以如果你真的下决心来买这张卡,优化电压绝对是必要的。
温度对比
GPU结温温度对比
在风扇策略调整之后,可以做到温度和静音的一定程度兼顾,核心表面温度可以控制在80℃以内。
总结
RX 5700XT是一张完全值得购买的显卡,不到RTX2060的价格,提供更高的性能,当然如果你尝试优化一下Wattman的电压与风扇策略的话,功耗降到空前出色的水平,甚至开始我一度以为我的功耗表坏掉了,实际上RX 5700XT功耗是真的很低,回过头看Radeon VII就能看出,这次AMD的7nm收益真的很大。这次的Navi 10核心大有翻转8年前首款GCN架构的Tahiti对GK104的剧情,如果你不记得当年的情节也无所谓,因为这代Navi开始才是你应该认识的AMD!
XFX RX 5700与XFX RX 5700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