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
Razer这次给外设堂送来了2015款也就是最新版本的Razer Blade Pro笔记本,这也是Razer旗下唯一的17寸笔记本系列,我手上的这台是中配版,其实说中配并不准确,2015款的Blade Pro三种配置版本的区别仅仅在硬盘系统上,最顶级的是512GB MSATA SSD+1TB HDD,我这款则是256GB MSATA SSD+500GB HDD,相对较低的那款则是128GB MSATA SSD+500GB HDD,相比上一代也就是2014在硬件配置上有一定提升,另外我相信许多朋友跟我一样是第一次玩到Blade Pro,我还是蛮期待的!
史上性能最强的是Blade,而多应用的则是Blade Pro
Razer Blade灵刃系列在高配笔记本中一直属于黑马一样的产品,比起主营传统PC和PC DIY的笔记本品牌的产品,Razer在笔记本上面并没有很丰富的产品线,而只有Blade灵刃和Blade Pro灵刃专业版这两个产品系列,其中Blade是14寸的系列,而Blade Pro则是17寸的系列,这两个系列定位都是高端游戏和相关行业人士用户群。之前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Blade笔记本系列并没有像Razer外设产品那样外观张扬,相反外观更多侧总简约和轻薄,这样的理念在同类产品中恐怕只有苹果的Macbook Pro,我认为Blade Pro给人的感觉跟Dell Alienware M17x或者ROG的17寸本子并不同,反而跟Macbook Pro有些许相似,所以之前版本的Blade Pro也经常被玩家戏称为“黑苹果”。
Razer Blade Pro 2015 内包装
包装正面
Razer Blade Pro 2015的包装依然是跟上一代相同的风格,非常的精致,包装尽管是硬纸盒,但是上下两面都有类似碳纤维效果的处理,非常的均匀,中央的Razer logo也是属于一种“低调的嚣张”。
包装特写
这种包装风格让我联想到了今年3月18日发布的TITAN X这款现今最强的单芯片桌面显卡,其实大家也不难发现,类似Razer的NVIDIA同样喜欢将绿色主色调搭配黑色的产品外观或者包装设计。这两个品牌也算不谋而合了!
参数表
相比上一代的2014的Blade Pro,在配置上2015版本提升了CPU的频率,CPU由i7 4700HQ提升到了i7 4720HQ,四核主频和Turbo频率都提升了0.2GHz,而显卡则是换成了GTX960M,其实规格上跟上一代的GTX860M都是相同,准确说都是桌面的GTX750Ti的移动版本,后面会有介绍。而有一个奇怪的事情就是14寸的Blade基本芯片组以及CPU同Blade Pro相同的情况下,显卡采用了性能更高一档的GTX970M(准确说比GTX960M要高出大截),屏幕还是1800P的高分触屏,只是少了Razer Switchblade“高科技”触摸屏,同时少了2.5寸硬盘位,价格甚至更便宜,其实我也有点不理解,可能顶配的Razer Blade Pro如果换成GTX970M和高分屏的话,恐怕价格还要跟高一节,我手上这台中配Blade Pro官方报价是20999元,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了目前只为超越的ROG系列本子,跟Allienware的M17X基本在一个级别,但是Blade Pro在厚度上比最新的M17x要薄7mm,同时重量也少了0.63kg。而按照Razer官方的说法,Blade Pro针对的用户群会更广,除了传统的游戏玩家以外,还有包括从事图形影视设计的用户。
整体
开箱
底层是一包说明书和产品卡以及电源适配器
Razer Blade Pro电源适配器比起前一代也没什么变化
150w输出的电源适配器
尺寸依然很小巧 对比一下5s
附件一览
两本说明书,一本中文的一本英文的,主要是介绍如何激活系统以及Razer Synapse来设置Switchblade触摸屏的方法,质保卡,产品卡,Razer Synapse说明卡,一张显示器擦拭布,一张贴纸,两套Switchblade触摸屏的贴膜(都是磨砂的),电源适配器。
Razer Blade Pro 2015
外观相比上一代没有什么变化,整体风格依然属于类Macbook Pro的设计,当然颜色是黑色,A壳上醒目的Razer发光logo在通电后会发出幽绿的光,好吧这就是信仰之光,A壳、B框、C壳、D壳都是阳极化的铝合金材质,手感也是非常的细腻,到手后也是仔细检查了两遍,外壳上面几乎没有任何瑕疵。
整体
Blade Pro 2015的尺寸是427mm(宽)x 22.4mm(厚)x 277 mm(深),水果的RMBP厚度是18mm,而Blade 2015的厚度则是做到了17.9mm,明显是看苹果不顺眼的节奏!
整体
整体
A壳上两道稍显任性的脊线也是再告诉大家,这是Blade系列,不是黑色换标的RMBP。
背面设计也是很简约,两只风扇的进风口分居两侧
背面有两个序列号需要记下,一个是上图顶部的Blade Pro本子的SN码,这是注册质保要用到的,还有就是右下角的微软系统的激活密钥。
整体
Blade Pro就算没有采用GTX970M,但是醒目的Switchblade触摸显示屏也在告诉你,这才是Blade最终极的形态,没错这就是Blade Pro的最大卖点,当安装并登陆了Synapse后,Switchblade触摸显示屏会自动点亮,到时候就等着被震撼吧。
整体
边缘倒角以及A壳的弧面也是跟RMBP很类似,但好在RMPB没有黑色的版本,黑绿的组合也是点亮了无数蛇粉的欲望!
整体
整体
雾面TN屏,最高分辨率是1920×1080,没什么好说的,没用1800P的镜面屏可能是考虑到重量的增加,但感觉换成ips屏还是有必要的,好在hdmi 1.4a支持4k输出,外接显示器什么的对于拥有Blade Pro的土豪来说也不是什么纠结的事情了。配置上如果跟M17x或者其他顶级游戏本相比的话,Blade Pro 2015并不算优势很大,也是因为这个价位的客户群的理念当中没有“不服跑个分,Are U ok?”这种想法吧。
最大张合度是120°
RMBP最大的遗憾就是显卡太不入流,至少对于游戏玩家来说不入流,不好意思又纠结参数了,RMBP的理念就是卖给对的人,但现在已经形成了不管对不对都买的风气了,这就是社会化的营销后遗症吧,Blade Pro的出现也相当于击中了RMBP这个软肋,其实也算是两种不同的体验应用而已!
细节
休眠状态指示灯
右侧的GPU散热排风口
屏幕开合的位置
信仰之灯 没点亮的时候就已经很风骚了
接口特写
AC适配器接口、LAN网口、HDMI 1.4a接口、3个USB3.0接口、一个3.5mm耳机/麦克风混合接口。
内芯也是绿色的USB 3.1插口 细节的信仰不能缺失
任性的脊线也是Blade系列的外观醒目标志
A面特写
22.4mm厚度
C壳倒角部分特写
底部的进风网孔和垫脚
200W像素的网络摄像头特写
特写
键盘
键盘特写
主键区特写
特写
不得不说Razer Blade Pro键盘手感非常优秀,也是摸过了N多游戏本的键盘,Blade Pro键盘属于回弹稍强的那种,按上去绝对没有软趴趴的感觉,测试中可以做到15键无冲,支持win键屏蔽。
特写
按钮特写 点亮后此处又是一个信仰之灯
开机?
Switchblade触摸屏和10个按键 触屏的分辨率是800×480 后面给出玩法
透光度还是很不错的 让我想到了当年神器一样的Optimus键盘
触摸屏部分建议使用者贴膜 雾面膜也是必须的
对比
特写
对比
对比
对比
我的12寸的Latitude E7240 Touch真是很小
合上盖子的话Blade Pro 2015仅比超级本E7240厚了2mm
开机
Win8.1设置和激活步骤这里不多述了,使用Blade或者Blade Pro只需要记住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一定要安装并且登陆一次Razer Synapse雷云,否则Switchblade是无法启用的,包括键盘全键编程和背光以及Switchblade功能模式定义都需要Synapse!一切设置好后,就开始享用吧!
整体
特写
特写
特写
特写
键盘特写
可视角度特写
可视角度特写
俯角可视角度表现还不错
仰角就完了 非广角屏的软肋
关闭效果
点亮效果
特写
Switchblade UI
Blade Pro最牛逼的设计——Switchblade,这不单纯是触摸板,准确说是可编程的触摸屏幕系统,用户可以通过Razer Synapse中来对10个按键进行编程,同时预设图形化指示也是非常亮骚,对应不同应用预设了不同的快捷键和触摸屏应用功能,下面就是各种玩耍的模式!
默认的几组功能模式 天朝下好多都用不上
可以更换几组常用的
如果你玩GTA5 那么一定需要小键区 好了,小键区来了
功能键区一样俱全
普通触摸板模式
BF模式
可以浏览网页 但是不要指望能实现多点触控电容屏那种操作感
看看文章基本可以实现
这个系统监控功能是非常赞的
特写
特写
特写
特写
其实Switchblade就是一张触控屏,应该是一套arm系统,类似某些键盘的LCD屏那样,可以实现跟系统的UI接入,不过相关profile还需要开发。
拆解
Razer Blade Pro开D壳还算比较容易,D壳固定是有十几颗T7的内六角螺丝,拧下后用指甲可以划开一面,然后就可以取下D壳了。
D壳内部特写
D壳厚度约为0.98mm
内部结构
点击上图可放大
绿色的PCB跟Blade 2015一样,不过Blade的CPU和GPU位置要近很多,同时Blade的内存颗粒是固化在主板上的,Blade Pro 2015的内部结构跟上一代并没有多大变化,比起Blade要多出一个2.5寸的HDD,建议各位壕友直接换成ssd吧。包括HM87 PCH芯片和i7 4720HQ和GTX960M核心都在主板的另一侧。
CPU对应的散热风扇特写
英特尔® Wireless-AC 7260HMW (802.11a/b/g/n/ac + 蓝牙® 4.0)
5000mAh电池
三星PM851 256GB MSATA SSD
日立 500GB 7.5mm 2.5寸HDD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拔掉各种排线和撕开绝缘胶带,需要注意的就是拔掉排线的时候最好借助一些小镊子之类的工具,有的排线非常细,尽管线头出线部分有热熔胶固定,但还是需要非常小心。
主板以及IO部分PCB特写
特写
两条DDR3L-1600 8GB内存,如果要升级的话恐怕只有hyperX impact或者海盗复仇者这类2133规格的内存了。
内存特写
显卡供电部分
供电部分也是足料,一方面要满足对低电压的供电需求,同时也是为了节省空间,所以输入和输出电容采用的都是超低esr的钽电容。
CPU供电部分
CPU部分的PCB 散热器下面就是i7 4720HQ BGA封装
GTX960M GM107核心640个流处理器 周围以及PCB另一面总共8颗显存颗粒 一共4GB容量
输出接口部分 包括自复保险丝和稳压IC 保证外接设备的安全
内部
能看到对应Switchblade部分有金属外罩。
基准
有人问花了2W软妹拿到了这台Blade Pro 2015到底性能几何?如果对比如今的平台的话,整体相当于i5 4590+GTX750Ti的组合,对比过去那就是i7 960+GTX480的节奏,在五年前可能谁也想不到两个火炉居然可以塞到一台厚度仅有22mm的笔记本中,这么比较是不是很有成就感!(以下所有测试都是在默认开启所有节能的环境下进行)
CPU-Z
GPU-Z
AIDA 64 C&M
FC
wPrime
CB R15
i7 4720HQ最高TB可以达到单核心3.6GHz,默认四核心是2.6GHz!一般PS、AI或者视频编辑可以应对,问题不大。
ASSSD跑分
IOPS
ASSSD Copy
3D11 P模式
3D11 X模式
图形性能跟桌面版的GTX750Ti也是没有什么区别,另外4GB显存对于某些游戏的某些场景还是有帮助的,如果不知道Blade Pro 2015能在1080P下跑爽哪些游戏,建议大家可以直接看看GTX750Ti的评测!不过我还是认为Blade Pro 2015显卡应该直接换成GTX970M,到不说超过Blade 2015,至少在显卡上应该是个平手,毕竟价格在这摆着呢!
Unigine Heaven 4.0 曲面细分测试
测试中实现了16键无冲
全建可编程
亮度调节
游戏模式设置
休眠
Switchblade设置界面
游戏
下面我们来看看Blade Pro 2015到底能把几款大作游戏玩到什么程度。
《孤岛危机3》中画质设置
《孤岛危机3》高画质设置
平均帧数:63fps vs 31fps
《孤岛危机3》到现在也依然可以说是画面最好的游戏,也是最吃GPU的游戏,也是因为这款游戏过于酷炫,所以导致玩的人不多,但本胖鸟毫不隐瞒地说,超级战士模式剧情我通了不下10遍!游戏的画质设置总共分为四档,分别是低、中、高以及超高,同时变态的MSAA一直可以开到8x,这里我们的测试仅仅是开启FXAA测试,当开启高画质后,帧数降到了31帧,我认为其实可以找到一种中高画质的设置,让Blade Pro 2015跑到40~45帧的样子,具体怎么设置恐怕就需要玩家去慢慢挖掘了!
中高特效设置
中高特效设置
高特效设置
高特效设置
平均帧数:50fps vs 43fps
《GTA5》不多说了,时下最火的角色扮演类游戏大作,游戏的优化也是非常的赞,单卡从R7 270到TITAN X都能找到适合画质于分辨率组合,这次Blade Pro 2015也仍旧如此,4GB显存也是帮了忙,在1080P高特效下游戏中平均帧数可以达到43fps,而此时显存占用也超过3GB!
超高画质设置
平均帧数为53fps
《风暴英雄》GPU-Z实时统计
最有潜力的MOBA巨作,暴雪乱斗的典范,《风暴英雄》在1080P超高特效下也是轻松拿下,这游戏其实用R7 260X都能完美搞定的,而我甚至用i7 4600U的核显HD4400在720P下玩的乐不思蜀,所以对于GTX960M就更不是问题了!
高画质设置
超高画质设置
平均帧数:36fps vs 26fps
《中土世界:魔多阴影》GPU-Z实时统计
第三人称动作,这款游戏安装包也是超过了50GB,称得上是巨作了,剧情也是接着前阵子的电影《霍比特人:五军之战》,游戏中特色的索伦军团系统很有意思,这款游戏我用titan x曾经在4K分辨率下跑满了12GB显存,所以这游戏跟《GTA5》应该类似都是吃显存的主,而在高画质下更是吃掉了3GB+的显存!
先来看看Win8.1桌面待机一个小时后的C壳部分的温度。
室温是20℃,这样的成绩太正常不过了!跟预想中的一样,没有什么问题。
CPU极限烤机温度对比
没过90℃也多亏了金属外壳和离心扇,自行车我是不要了,风扇起转的时候噪音确实有些有些大,但还真么达到飞机起飞的感觉,形象一些顶多就是隔壁房间的吸尘器打开了。
桌面应用的时候GTX960M是关闭的 核显HD4600默认开启
Furmark烤机GPU最高温度为85℃,换成GTX970M的话 温度只能更高
接下来看看Furmark烤机时候C壳各部分的温度情况吧!
金属外壳传热还是相对比较均匀的,键盘部分和腕托位置的温度在35℃~38℃之间,如果夏天的话可能会突破40℃,当然这是在最苛刻的环境下,如果感觉温度不好,散热底座可能就要登场了!
实拍
设置好后的Switchblade也是6的飞起,Allienware还是ROG在此设计面前却是显得有些菜了,但是凡事都要两方面来看,目前我们依然希望Switchblade能推出更多的profile共不同的Blade pro用户来使用,特别是如果可以监控系统温度就更好了,而浏览网页什么建议大家还是直接用手机,这个顶多是应个急或者在朋友面前秀一下才会用到!
电源键通电后会有呼吸效果,信仰无处不在,信仰就在这里!
个人比较喜欢万年这个界面,能看到CPU load和Mem load,开机后的磁盘读写也能显示,要是有个温度就更赞了!
Swtichblade默认触摸板的背景是可以更换的,分辨率800×480尺寸的JPG图片都没有问题,至于效果嘛,如下图喽!放上女朋友的照片什么的也还是可行!
总结
当本子做到这种级别的时候,恐怕真没有多少客户会非常在意睿频差的那100MHz主频了,或者SSD容量如何,反正到手也是一步到位的节奏。唯独我感觉还可以提升的就是Blade Pro 2015显卡可以跟Blade 2015拉起,本子大了按理说散热应该会更好一些,显卡加一码问题应该也不大。全金属的外壳,表面工艺处理不亚于RMBP,17寸的1080P TN屏尽管并没有高大上的指标,但是应付游戏还是可行的,如果当座机的话,HDMI 1.4a也能让你接上一台4K显示器,Switchblade准确说确实有前途,但更多的配置应用还需要Razer支持发力,多来一些才好。别的不多说了,如果资金充裕,同时感觉RMBP烂大街的话,灵刃专业版也不失为不错的选择!
“您的信仰余额不足,请及时充值......”—— For Gamers By Gamers
PS:有同学反映Synapse开机启动过慢,解决方法很简单,设置为离线登陆!你懂的
Razer Blade Pro 2015 Switchblade 触摸屏体验
优点:
1、如此高配下重量和厚度感人;
2、Switchblade可定义触摸屏酷炫;
3、全键可编程,15键无冲;
不足:
1、屏幕选配余地太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