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设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495|回复: 17

[原创] USB3.1初体验,元谷DS1800固态盘体验、拆解

[复制链接]
回帖奖励 20 节操 回复本帖可获得 5 节操奖励! 每人限 1 次
发表于 2015-10-14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kobi541 于 2015-10-14 23:00 编辑

说道USB
电脑性能不断依照摩尔定律在飞速发展,也不断制造着一个现象:主机上经常会“丢”东西。比如说1.4寸软驱、AGP、IED接口都已消失不见,然后北桥也被吞了,PS2接口也惨遭阉割了。但绝壁有个“老家伙”总是赖着不走,如同小区门卫大爷那样十几年如一日,谁?USB!!~还是2的。USB2.0是千禧年出现至今15年了,能如此坚挺想必有靠山啊,竟然还是两座大山:1.随身数码(手机/平板),2.键鼠游戏外设。稍微激活几个脑细胞就会发现它们多数依然是USB2.0,作为一个数码外设玩家,原来我们这帮子才是始作俑者??挖坑~找洞中….

0.jpg


但今天不谈键鼠,也不谈USB2.0,而是USB3.1,人要向前看嘛?原生USB3.1于2014年亮相台北Computex2014,看上去也只比USB3.0多加了那么0.1,但标称的速度竟然是USB3.0的两倍,5Gb/S的带宽变成了10Gb/S。“快”,应该是对USB3.1最直接而感性的认知,从火云邪神“天下功夫唯快不破”这句话可见速度的重要性,但也不该忽视华硕已经向我们展示了USB3.1的5V/20A(100W)的惊人输出功率,以及未来Type-C接口的普及应用。


USB3.1的SSD固态移动硬盘初体验
无论是JD、天猫,目前市面上USB3.1接口的移动硬盘很少,1.8寸SSD的就更少。度娘搜到的也就是一些没量产的仅提供测试、跑分的设备,SO,很荣幸有机会玩一下,有兴趣搬把凳子,前排瓜子、饮料伺候着。


开包一览(了解产品的基本外观与规格)


1_调整大小.JPG
有两个包?是因为需要转接卡,还没来得及升级USB3.1的主板,元谷DS1800(黑色盒)和PCI-E转接卡(蓝色盒),准备接PCI-E X4接口。DS1800是256G售价1780元,转接卡是149元,用的ASM的芯片。

2_调整大小.JPG
(左到右)内容物:DS1800黑色、USB3.1数据线;转接卡、转接USB3.1驱动。
USB数据线展开约0.5米长。

4_调整大小.JPG
↑1P·DS1800外观呈长条形,黑色机身为全铝合金材质,CNC+慢走丝的高亮边工艺,这种工艺常见于智能手机、机械键盘,可以提升产品质感,同时其铝合金特有的散热性、防摔性对于随身存储产品可能更有实用价值。

5_调整大小.JPG
↑1P·USB3.1接口,为Micro B型。旁边小孔是工作状态指示灯。

6_调整大小.JPG
↑1P·背部。256G容量,型号(DS1800)和产地(中国深圳)。另可见底部两颗内六角螺丝。

7_调整大小.JPG
↑1P·机身三围:10*4.5*1.15cm,比最常见的2.5寸移动硬盘小很多,当然比U盘要大不少,掏张信用卡给大家做个对比。



8_调整大小.JPG
9_调整大小.JPG

10_调整大小.JPG
↑3P·比银行卡稍长、略窄,我的手掌标准大小约18.5cm,大家自行参考。

11_调整大小.JPG
↑1P·从USB3.0到3.1,Micro B型接口是移动硬盘上比较多见的,采用B型好处是双口设计对于频繁移动和插拔时更稳,同时宽口适用于Micro usb2.0的线,实现向下兼容USB2.0。

12_调整大小.JPG
↑1P·使用时场景模拟。

再看看转接卡

13_调整大小.JPG

14_调整大小.JPG

15_调整大小.JPG
↑3P·蓝色PCB板,核心芯片是ASM1142芯片,是目前比较主流的芯片(另外有NEC的芯片),这个板子PCB用料和设计合理,可能是为了稳定,制造商要求外接电源供电(右上方接口)。它提供的两个USB3.1接口均有独立保险,在过压/过流/短路时可自动切断保护设备。


产品拆解(一睹产品内部构造\芯片和颗粒)


16_调整大小.JPG
需要内六角螺丝刀,外壳上看不到易碎贴,不防拆?那就“不妨拆”吧!

17_调整大小.JPG

18_调整大小.JPG
↑2P·内部结构清晰:主控板(蓝色)+SSD存储卡(绿色),稍后有详细分解。

19_调整大小.JPG
↑1P·这块底板真的非常厚实,最后处2mm,能挡子弹的感觉?赞一个~

20_调整大小.JPG
↑1P·主控芯片一览,全贴片工艺,都是好料的样子。

21_调整大小.JPG
↑1P·存储卡虽然小巧,但是也有256G,板子上隐约看到Trancend(创见)的标志,是创见的存储卡八九不离十了,似乎要继续拆解,不过颗粒和螺丝上贴着一张元谷厂商的防碎贴,好吧,有点螳螂补偿黄雀在后的味道。

22_调整大小.JPG

23_调整大小.JPG
↑2P·再看一下这外壳工艺,边缘整洁干净,咬合紧齐,虽然成本更高,但是全铝合金的机身就是觉得踏实、顺眼。

24_调整大小.JPG

25_调整大小.JPG
↑2P·彻底分离后,我在想,为什么元谷不如单独卖壳子,SSD让用户自己去买,容量丰俭由君这样也许更好。

26_调整大小.JPG

27_调整大小.JPG
↑2P·存储颗粒是美光20nm MLC颗粒,单颗64G,正反各两颗共256G,全部BGA的封装,品质和效能都还不错。独立缓存芯片是三星K4B2G1646Q-BCK0的DDR3 1600规格,单颗容量2Gb,非常够意思了。


28_调整大小.JPG
↑1P·主控芯片是创见TS6500,在创见2.5寸SSD固态盘上有常见,如此小体积采用MSATA接口是很自然的事情了,至于速度如何,稍后上速度测试。

29_调整大小.JPG

30_调整大小.JPG
↑2P·存储是品牌商创见提供,主控电路则是元谷自己设计,整个PCB板感觉线路清晰,做工整洁,元器件无丝毫低廉质感,PCB板背面有型号YG(元谷)-D8U3MS(规格)-ASM1351(芯片源),是V1.0版本。

速度测试(见证SSD固态盘的核心优势)


虽然USB3.1还没有普及(似乎早得很,毕竟USB3.0还在能打之年),但是如果民用门槛不那么高,普通电脑也可以跑出理想的分数,那么相信这种速度体验还是值得的。

31.png
首次接入电脑需要格式化,238.47G,算一算256*0.93=238.08,容量是正常的,格式化,装好转接卡,就试试跑分结果吧,蛮期待的。没有了加密也就没有了加密芯片对读写速度的控制,撒开腿来跑尽情的跑,USB3.1到底多快。

32.png
识别了转接卡,插在PCI-E X4接口上,因为刷了下DS1800的固件,设备识别重新回到了ASM芯片出厂默认,为ASMT2135 usb设备(如下图)

33.png

34.png
平均读写速度为422.59MB/S、286.21MB/S,和厂商提供的500MB/S左右的速度有差距,问了下客服,可能是因为PCI-E的带宽被显卡占据为主的问题,正常来讲可达到500MB/S没问题。着实郁闷了点,不可能我用集显啊,算了,考虑到当前阶段主要USB3.0,在测下USB3.0的速度(下图)

35.png
USB3.0果然是成熟技术,很稳定,除了响应时间差点,我现在更期待原生的USB3.1了,就和当年期待USB3.0一样。速度快慢除了存储卡的原因,和USB3.1的还是个新技术也有关系,不过考虑到USB3.0暂时还没什么太大瓶颈,等固件咯。


最后晒一下这两年换的和用的移动硬盘、U盘什么的。

36_调整大小.JPG
从左到右:2.5寸机械硬盘、SSD固态盘、硬加密U盘、USB3.0优盘、软加密U盘、双口USB3.0优盘和超迷你USB3.0优盘。除了容量、就是安全、速度。

37_调整大小.JPG
说是晒U盘,其实也顺道把键鼠也给晒了。

回到最开头,键鼠什么的虽然还在使用USB2.0,因为传输的数据量不大,高速存储已经奔向3.1去了。但是幽默的是,键鼠的发烧成本远高于个人存储设备,存储设备因为可玩性不强,基本是“扩容+提速”为主,可以很快一步到位(实用流),也不存在发烧不发烧,只是看个人需求而已,理性消费、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按USB3.0至今已7年寿命来看,USB3.1管5年问题不大,那时SSD的固态盘的趋势就更明显了。完~


发表于 2015-10-15 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 节操

这东西准确说应该叫便携式ssd

堆叠技术成熟一些后大容量u盘成本也低了 现在随便一个type c的u盘 读写都100/90的水平了 ,这种msata转接的方案会随着u3.1产品完善增加而越来越少 ,体积问题,成本问题

不过元谷这做工还是挺有诚意 做个同类产品的no.1也不是坏事

点评

是的,便携式SSD,速度和容量比较理想,价格贵了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0-16 00:42
发表于 2015-10-15 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这个转接卡是2.0的吧 高富帅这代skylake平台已经都是3.0的了  还在用2.0的我等屌丝又怎能舍得钱入这货呢

点评

尴尬,好像是ASM公司的芯片固件对WIN10兼容不好,刷了两次也不理想,win7下就都正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0-16 00:41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胖鸟 发表于 2015-10-15 05:18
另外这个转接卡是2.0的吧 高富帅这代skylake平台已经都是3.0的了  还在用2.0的我等屌丝又怎能舍得钱入这货 ...

尴尬,好像是ASM公司的芯片固件对WIN10兼容不好,刷了两次也不理想,win7下就都正常。

点评

AS主控性能还是ok的 这类转接的还有个问题 就是内部转接转接卡除了主控效率外 还会有接口损失 我到现在没遇到过做的比较好的,表现就是成绩波动很大 主要这个尺寸 有点尴尬 而且还得甩条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0-20 23:48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胖鸟 发表于 2015-10-15 05:16
这东西准确说应该叫便携式ssd

堆叠技术成熟一些后大容量u盘成本也低了 现在随便一个type c的u盘 读写都1 ...

是的,便携式SSD,速度和容量比较理想,价格贵了点
发表于 2015-10-16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 节操

元谷的东西做工不错 特别是那个硬盘盒 苹果风格
发表于 2015-10-18 20: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 节操

家伙事,真全。来自: iPhone客户端
发表于 2015-10-20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kobi541 发表于 2015-10-16 00:41
尴尬,好像是ASM公司的芯片固件对WIN10兼容不好,刷了两次也不理想,win7下就都正常。

AS主控性能还是ok的 这类转接的还有个问题 就是内部转接转接卡除了主控效率外 还会有接口损失 我到现在没遇到过做的比较好的,表现就是成绩波动很大

主要这个尺寸 有点尴尬 而且还得甩条线
发表于 2015-10-21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 节操

这玩意好贵啊
发表于 2015-10-23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 节操

那个 扁的usb3.0接口特别容易坏  看见直接无爱
发表于 2015-11-14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 节操

好东西
发表于 2015-12-6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 节操

看看
发表于 2015-12-7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 节操

我也就只能看看~~~~~
发表于 2015-12-7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 节操

PCB做得真是整齐
发表于 2015-12-28 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 节操

速度诱惑!!!!!!!
发表于 2023-1-18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 节操

老哥,八年了不知道东西还在不咋

点评

考古队是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7 01:01
发表于 2023-1-27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 节操

刘二狗 发表于 2023-1-18 15:14
老哥,八年了不知道东西还在不咋

考古队是吧
发表于 2023-2-3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 节操

看着香喷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外设堂 ( 辽ICP备13014379号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549号

GMT+8, 2024-12-22 19:38 , Processed in 0.10740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